•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拼多多與中國農業大學簽署戰略協議,年內將培養2000名新農商人才

            2019-05-29 11:13:54     來源:北青網

            5月27日,新電商平臺拼多多與中國農業大學正式達成深度戰略合作,未來5年內,雙方將傾斜資源、優勢互補,共同培養10000名新農商人才,攜手探索以農戶為產業鏈核心利益主體的創新模式,有效助力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

            據悉,此次合作是拼多多創新扶貧助農戰略“多多農園”的組成部分之一。按照戰略規劃,未來5年內,拼多多將于云南等8個省及自治州落地1000個集種植、加工、營銷一體化的“多多農園”農業示范項目,培養至少10000名具農業和電商知識背景的新農商人才。

            對此,多多大學負責人藍天表示:“人才是鄉村振興的基石,人才留在農村,價值才能真正留在農村。作為中國最大的農產品上行平臺之一,實施鄉村人才戰略,是拼多多的義務和責任。”

            首期課程落地云南保山

            5月23日,“新農商精英培訓”首期課程落地云南保山,60名當地學員參加了為期兩天的課程。期間,來自中國農大的教授和多多大學的專家,深入淺出地為學員講解了現代農業種植、流通,以及以財務、電商運營為核心的市場化知識。

            ▲“新農商精英培訓”首期課程落地云南保山,60名當地學員參加了為期兩天的課程

            據悉,云南文山公開課將于6月1日展開,110名當地學員已報名參加。此類課程預計以周為單位,將貫穿全年,遍及云南省各州縣。

            “參與授課后深深地感受到,很多農戶有強烈改變生活現狀的意愿,但以前很少有專門針對貧困地區農戶、系統講解農產品流通和電商化運營的課程。因此,我們非常期待‘新農商精英培訓’能幫助當地農戶擺脫制約,創造更多屬于自己的價值。”中國農業大學副教授、博士梁志宏表示。

            ▲保山學員學習了解拼多多的農貨上行模式

            國務院扶貧領導小組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李小云總結認為:新時代的新農人,一定要具備四點技能和認知,一是懂農產品種植技術;二是建立農產品品牌意識;三是有基本財務知識,會算賬;四是懂營銷懂物流。同時還要對“新農人”中一批具有領導素質的精英,從政策、理論、先進技術、經典農業案例等全方位培訓和開拓視野,讓他們在當地的農業生產、銷售、與電商平臺的合作中真正發揮農業帶頭人的作用。

            “農業大學的教授和專家團隊給予了我們很大的啟發與幫助。”多多大學負責人藍天表示:“拼多多鄉村人才戰略的難點,是如何結合各地區學員的知識結構,開展定制化的課程,讓學員真正有興趣、有收獲。農大教授隊伍的加入,有效解決了這一難題。”

            人才成“多多農園”戰略重心

            作為首期培訓的一員,保山赧亢村傈僳族村民寸福江自認大有收獲,希望盡快學以致用。“以前不清楚,只知道(把農產品)賣給收貨的,或者去集市上賣,現在我們有加工,還要做品牌,非常需要這些新知識。”

            寸福江是“多多農園”保山項目所創立的新農商公司的成員之一,整個項目共有792名建檔立卡戶人口,覆蓋叢崗村和赧亢村兩個深度貧困村。

            今年3月初,在拼多多上海總部,兩個深度貧困村的地理、物流、產品等信息,首次被納入拼多多“農貨中央處理系統”,成為這個覆蓋全國主要農產區“天網”中的一個小點。

            “多多農園”為當地帶來了一套完整的產業升級體系:云南熱帶經濟作物研究所的農科專家,正試驗最適合該緯度和海拔的高品質咖啡;多家新建咖啡工廠,將在未來3年內幫助村民提供咖啡豆精制化加工;740畝生態種植示范基地中,芒果苗、澳洲堅果等經濟作物,正與咖啡樹復合套種,以提升每畝土地的經濟收益。

            ▲叢崗村村道旁的“多多農園”標識。拼多多在上海市政府合作交流辦的指導下,希望“把利益留在農村,把人才留在農村”

            除產、銷、研、加工一體化的現代化農業產業示范項目外,“多多農園”還創新實踐“新農商”機制,讓提供生產力和生產資料的小農戶成為全產業鏈的利益主體。

            “每個‘多多農園’項目,我們會在幫扶3年后退出,全權交由‘新農商公司’運作,由當地政府監督。項目不缺乏資源和市場,如何在3年幫扶期間,培養出一批有能力的新農人,以及2到3位在生產、銷售、電商運營中能真正發揮農業帶頭人作用的新農商精英,是達成‘多多農園’戰略目標的關鍵。”藍天表示,“因此,拼多多將持續推動‘新農商精英培訓’的探索與實踐,為農村培養更多人才。”

            將云南經驗推廣至全國

            據悉,拼多多的鄉村人才戰略,得到了上海市政府和云南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今年4月26日,在滬滇兩地主要領導的見證下,拼多多與云南政府正式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將推動100個“多多農園”項目落地云南,培養5000名云南本土農村電商人才,孵化和打造100個云南特色農產品品牌。

            ▲4月26日,上海云南扶貧協作第二十一次聯席會議在云南昆明舉行,上海尋夢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拼多多)作為滬企代表,與云南省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云南四季如春,降水充沛,是中國農業基礎資源最為優厚的地區之一,盛產多種農作物和水果。但受交通不便利、信息不對稱等條件制約,云南的農產品往往“優質難有價”,部分深度貧困地區的農產品很難走出大山。

            拼多多平臺數據顯示,云南蒙自石榴、丘北雪蓮果、漾濞核桃等特色農產品,深受全國各地消費者的喜愛。2018年,拼多多誕生了一批訂單量高達十萬甚至百萬級的云南單品農產品。

            據多多大學負責人藍天介紹,除聯合中國農大開展“新農商精英培訓”外,拼多多還將持續加大營銷資源和補貼力度,讓更多云南特色農產品觸達全國4.43億消費者。

            拼多多此前發布的“扶貧助農年報”顯示,其已成為目前中國最大的農產品上行平臺之一,2018年平臺農產品及農副產品訂單總量達653億元,直連農業生產者超過700萬人。

            “拼多多的扶貧助農模式,不是單純的‘貨品上架’,而是更多著眼于農村人才培養和新農商機制建設,從而形成長期穩定的產銷模式,為從事種植的農戶創造更多價值。”李小云表示。

            據悉,2019年,拼多多農貨上行工程建設團隊將擴招500-700人,主要由農業專家數據分析師、平臺農貨運營等人員構成,其中包括100名專注于鄉村人才戰略的專家團隊。

            多多大學負責人藍天表示:“農產品上行是平臺的長期核心業務,助力脫貧攻堅是拼多多作為社會企業的職責所在。拼多多將堅持一以貫之的資金和技術投入,大力實施消費扶貧,為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工作作出應有的貢獻。”

            據其介紹,2019年,拼多多的“新農商精英培訓”主要集中在云南地區,隨著多多大學團隊成員的擴充,此類培訓將延展至更多省及自治區,將云南的實踐和經驗推向全國。“多多大學的資源投入未設置上限,如農產區有相關需要,可以隨時與拼多多聯系,我們一定竭盡全力滿足各地需求,為農村培養更多人才。”藍天表示。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