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
一個叫葉沙的男孩感動了全網
他去世后
捐獻出的身體器官
讓7人重獲新生
分布全國各地的5位器官受益人
組成了“一個人的籃球隊”
兩月后的武漢
“葉沙”再次出現
突然的噩耗
20歲男孩遭遇車禍腦死亡
5月18日,一個普通的星期六,卻有一對父母等來自己兒子腦死亡的判定。
大半個月前,他們的兒子艾鑫不幸遭遇車禍陷入昏迷,在當地醫院診斷傷情為重度顱腦損傷。一周前,他被轉診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區繼續救治。
網絡圖片
5月18日夜里,艾鑫病情急劇惡化,陷入深度昏迷。眼看救治無效,悲痛的家屬向院方提出,為孩子申請進行腦死亡判定。腦死亡診斷書顯示,艾鑫已符合腦死亡標準。
沉重的決定
捐出心、肝、脾、肺、腎和眼角膜
在生命的至暗時刻,艾鑫的父母選擇了以善良相迎。
他們提出捐獻孩子的全部器官,并主動聯系了武漢大學人民醫院人體器官獲取組織(OPO)協調員,希望孩子的生命,能以另外一種形式延續。
艾鑫的器官,只要符合捐獻標準的,都可以捐出去。多捐一個器官,孩子的生命在這個世界上就多了一個。
經過專業判斷,年輕艾鑫的心臟、肝臟、肺臟、左右腎臟和兩只眼角膜,都符合醫學捐獻標準。
按照器官分配與共享系統匹配的結果,艾鑫捐獻的7個器官和組織,與登記在冊的7位等待移植的患者,成功匹配。
生命的延續
點燃7條走到窮途末路的生命
5月19日上午,艾鑫被送入手術室,來自省紅十字會的工作人員、醫院的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與醫務人員等,共同向他鞠躬并默哀。
移植專家介紹,艾鑫捐獻的器官中,除了眼角膜經過特殊處理,可以保存1到2周外,心臟、肝臟、肺臟、腎臟等人體大器官,都必須在耐受冷缺血時間上限(6到24小時不等)之前,盡可能早地植入器官受者體內。
5月19日下午4點開始,4大器官移植團隊的50多位醫療專家一起上陣,心血管外科、肝膽外科、胸外科、腎科(腎臟病與透析腎移植中心)以及麻醉科、手術室、重癥醫學科等科室密切配合,打響了這場“生命接力仗”。
終末期心臟病患者
重獲新生
劉老漢,56歲,患終末期心臟病。歷時4小時,心血管外科醫生在麻醉醫生的默契配合下,快速摘除幾乎已經失去作用的原有心臟,將健康的心臟植入,同時將各個主要血管嚴密縫合。
慢阻肺晚期患者
有了再次自由呼吸的機會
謝女士,慢阻肺晚期患者,胸膜粘連嚴重。胸外科醫生在麻醉醫生的協助下,仔細分離慢阻肺晚期患者謝女士胸腔內的嚴重粘連,成功完成了雙肺移植手術。
19日凌晨1點,肺移植手術圓滿結束,謝女士在手術室撤離ECMO后,安全返回重癥醫學科。
肝硬化晚期患者
再獲生的希望
胡婆婆,肝硬化晚期。19日下午5點,肝膽外科醫生歷時6小時,在麻醉醫生的保駕護航下,切除了她的病肝,安全植入健康的肝臟,并順利重建移植肝臟的血管、膽管等。
尿毒癥患者逃出鬼門關
19日下午5點開始,兩臺腎臟移植手術接力進行。腎科醫生在麻醉科醫生的配合下,將兩個健康的腎臟,成功植入到兩位尿毒癥患者體內。
兩人重見光明
20日中午12點30分,一臺角膜移植手術又在東院區手術室開展。艾鑫捐贈的其中一個角膜,歷時40分鐘,被成功移植到一位感染性角膜炎導致角膜穿孔的病人眼內。24小時后,他的眼睛將重見光明。
艾鑫捐獻的另一個角膜,將在22日(周三)植入一位因角膜溶解導致失明的患者眼內。
最真的承諾
好好活著,他的眼睛還在看,心還在跳
移植手術順利完成后,各種好消息從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兩個院區不同的病房和重癥監護室,陸續傳來。
19日18:30
隨著血流開放,艾鑫捐贈的腎臟在一名受者體內迅速充盈,即刻分泌出第一滴黃色清亮的尿液,標志著“新腎”在體內已開始正常“工作”。
19日21:00
另一顆腎臟也在另一名尿毒癥患者體內,開始正常工作。
20日6:00
心臟移植患者劉某順利脫離呼吸機。中午12點,他開始自主進食。
20日10:52
肝移植患者拔除術中氣管插管,生命體征平穩。
20日15:00
肺移植患者謝女士成功脫離呼吸機,重新享受自主呼吸。
18歲的福建女孩鄧芬(化名),3歲時即接受先心病手術。去年好不容易考上大學,剛入學報到,就發現患上尿毒癥。本次通過腎移植重獲新生后,她說,從今以后,她會當好艾鑫的“腎”。
羅曼·羅蘭在《貝多芬傳》中寫道
當善良遇見善良
便是人間最美的邂逅
這世上,沒有人能夠永生
但愛和善良,卻能讓人重生
致敬艾鑫!
致敬艾鑫們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