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三省廣袤的黑土地上,阿里巴巴“畝產一千美金”為推進東北現代化農業,獻上了良計。
在北緯47°的海倫縣,幾乎每戶農民都有著讓人羨慕的菜園子。動輒600-1000平米的菜園子,加上優渥的黑土硒資源,海倫人家的菜園幾乎年年豐產。
然而,由于農產品缺乏產業化、規模化,豐產不豐收給當地發展戴上了無形的枷鎖——享有“黑土硒都”美譽、年產鮮食玉米9億穗的海倫,至今仍是國家級重點貧困縣。
(海倫玉米天然富硒、含糖量高、口感黏糯,年產超過9億穗。)
如何破解海倫玉米“豐產不豐收”的難題?阿里巴巴“畝產一千美金”家庭合作農場模式,讓海倫縣駛入了電商脫貧的“快車道”。
根據這一模式,阿里、政府和當地農銷企業將共同協作,幫助超10,000名海倫農民把家庭菜園升級為家庭合作農場,合理利用閑散土地,種植天然富硒、口感軟糯的海倫玉米,帶去從選種育種、種植技術到電商運營的全鏈路賦能,帶領當地完成玉米產業升級。
這是“畝產一千美金”根據東北當地特色量身打造的興農扶貧新模式。而這將給幾十年來“看天吃飯”的當地農民帶去翻天覆地的變化。
長期以來,海倫玉米通過最原始的農產品批發模式交易,每斤玉米收益僅在0.2元。
通過家庭合作農場模式,海倫玉米不僅將擁有自己的品牌,還將通過阿里經濟體鏈接淘寶、天貓、盒馬、大潤發等線上、線下新零售場景,每斤收益有望突破5元,收益陡翻25倍。
這一切,讓精準到戶的扶貧落到實處。貧困戶門前的菜園,搖身變為了“致富園”,足不出戶就可以通過阿里巴巴銷往全國各地。
(小菜園變“致富園”,“畝產一千美金”讓當地的農業現代化進程邁上了新臺階)
更為重要的是,家庭合作農場模式具備了可持續、可參與、可復制的特點,這讓當地的農業現代化進程邁上了新臺階,也讓電商扶貧成為了東北振興的“神助攻”。
一方面,通過輸出海倫玉米分級標準、培養分銷體系、建立前置倉機制等一系列動作, 以玉米為代表的東北特色農產品將有望大舉實現品牌化、規模化。
另一方面,互聯網+扶貧的模式將培育更多具備電商運營知識、擁有市場意識的年輕人成長為新型農民,幫當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為地方經濟振興提供了基礎保障。
實際上,阿里巴巴的“畝產一千美金”計劃正在全國形成規模效應與集群效應。截至今年3月,該計劃已經吸引559個縣入駐,220多個為國家級貧困縣,孵化品牌超2500個,產業覆蓋貧困縣人口超過300萬,帶動貧困縣就業超20萬。
責編:季冉冉、張嘉誠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