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云南文山:郎恒邊境派出所用愛澆灌“民族團結進步之花”

            2019-04-28 16:49:38     來源:海外網

            云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富寧縣田蓬鎮郎恒村委會是一個典型的壯族聚居地,這里的壯族同胞熱情好客,能歌善舞,能說會道。壯族同胞們擅長的郎恒山歌以曲調多變、內容豐富、優美動聽而享有盛名。每年的“三月三”瓏端節,郎恒就會成為歡樂的海洋,山歌的海洋。

            多年來,駐守在這里的文山邊境管理支隊郎恒邊境派出所針對轄區地處偏遠、交通不便、民族集居等實際,堅持“警民共建保平安、民族團結促發展”理念,將創建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融入平安創建、脫貧攻堅和助學興教等工作,拉近了與各族群眾的距離,譜寫了警民魚水深情的新篇章。

            “9年接力”警民一家親

            4月23日,民警汪文森像往常一樣,來到田房村委會蘇玉花家中,蘇玉花臉上露出燦爛的笑容,從木凳上單腳站立起來,和汪文森打招呼。這已經是民警連著9個年頭來看望蘇玉花了。

            微信圖片_20190428162957.jpg

            郎恒邊境派出所民警在蘇玉花家走訪

            2011年年初的一天,正值春耕生產。蘇玉花在田里干活時,右腳不幸被毒蛇咬傷,截肢后才得以保全性命。當時,蘇玉花的丈夫因身患疾病,兩個兒子都還年幼,一家的生活重擔全部壓在了她的肩上。飛來橫禍,對這個原本不幸的壯族家庭來說,更是雪上加霜。了解到蘇玉花一家的實際困難后,郎恒邊境派出所將其列為重點對象進行幫扶。

            從那時起,雖然民警換了一茬又一茬,但對她家的幫扶,9年來從未間斷過。逢年過節時民警常常送來大米、面條、衣服等物品,農忙季節又幫著播種、除草、收割等等。只要是蘇玉花家遇上難處,民警們總會及時出現。

            2014年,蘇玉花家房子年久失修,到處漏雨漏風,隨時有倒塌危險。于是,派出所領導積極奔走、協調匯報,幫助她爭取了政府補貼,以及水泥、沙子等物資,把原來的土木毛坯房建成了兩層樓的磚混房。

            如今,蘇玉花一家住上了嶄新敞亮的新房,兩個兒子也長大成人,在外打工補貼家用,一家人的日子越來越好。

            “愛心小屋”匯集八方關愛

            “感謝警察叔叔對我的幫助,我會好好學習,不辜負你們的希望。”4月5日,當郎恒邊境派出所民警將助學金、衣物和文具用品送到叭嚨小學五年級學生農正春手中時,她羞澀地說道。

            微信圖片_20190428162949.jpg

            郎恒邊境派出所民警走訪困難群眾

            農正春,是郎恒邊境派出所長期資助的一名留守兒童。6年前,民警在轄區叭嚨村委會走訪中時得知,農正春母親前因病去世,其父親和姐姐常年外出務工,艱難維持生計,僅她一個人留守家中。了解到農正春的困難情況后,派出所將她確定為幫扶對象,開展“一對一”幫扶資助。這些年來,民警經常給她送去衣物、文具等物品,還協調聯系了愛心人士為她進行“點對點”捐款,每月捐贈助學金200元,直至大學畢業。

            頭頂同一片天,腳踏同一方土。為力所能及地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郎恒邊境派出所創建了“愛心小屋”,并采取“互聯網+”模式,為社會各界愛心人士搭建網上、網下捐贈平臺。一件件衣物、一箱箱快遞,如涓涓細流,從大江南北匯集到南國小寨,溫暖著邊疆困難群眾的心。

            據統計,該所“愛心小屋”創建以來,先后收到全國各地愛心快遞8000多個,衣物、棉被、生活用品、學生用品等物資102000余件,總價值100萬余元,受益各族群眾達20000余人次。

            “警校共建”搭建愛心橋梁

            4月12日,郎恒邊境派出所民警給安良小學送來一批課桌和書籍。為了讓學生早點用上新課桌,民警和輔警一起動手,搭配件、擰螺絲,忙得滿頭大汗。經過半天的安裝,窗明幾凈的教室里整整齊齊地擺滿了一排排嶄新的課桌。

            微信圖片_20190428163000.jpg

            郎恒邊境派出所民警和輔警在為安良小學安裝課桌椅

            “我們學校教學資源不足,民警不僅幫我們與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暖流計劃牽線搭橋,送來了捐贈的物資,還動手把每一套桌椅安裝好,發自內心的感謝他們。”安良小學計孔飛校長如是說。

            安良小學現有師生300多人,生源主要來自安良村委會14個村民小組,少數民族學生超過60%,學校地處偏遠山區,大部分教學設備比較老舊落后。在民族團結創建活動中,郎恒邊境派出所與安良小學開展“警校共建”,積極協調聯系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暖流計劃,為學校申請“暖流教室”項目,并爭取了學習文具、衣物等物品。

            今年年初,隨著“暖流教室”項目落地,一批捐贈的價值4.5萬元的桌椅、凳子、書架、投影儀、樂器、電腦和書籍等教學用品陸續送達,愛心匯聚在安良小學,極大地改善了學校辦學條件。

            敬業樸實的民警愛灑壯鄉,用心澆灌著民族大家庭的“團結進步之花”。如今,正花開滿園,香溢人間。

            責編:李芳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