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文匯報駐聯合國記者賈澤馳:不失初來赤子心

            2019-04-28 14:59:04     來源:海外網

            006史英彤-駐UN記者賈澤馳0.png

            賈澤馳在采訪現場

            一月的紐約海風凜冽,傍晚將至,天空開始飄起凍雨,白天人來人往的聯合國廣場,此時也顯得格外冷清,連旗桿上的各國國旗都懨懨的,好像顏色都淡了幾分。已經到了下班時間,聯合國秘書處大樓陸陸續續地走出大批工作人員,低著頭神色匆忙地奔向地鐵站。

            文匯報駐UN記者賈澤馳和其他聯合國員工一樣結束了一天日常的工作,刷卡走出了聯合國秘書處大樓正門的安檢處,緊了緊圍巾,扶了扶還帶著白霧的黑框眼鏡,笑著說道:“美國東海岸的天,真是孩子的臉,說變就變。”

            走進聯合國千禧酒店大堂時,已經臨近傍晚六點鐘,賈澤馳仍活力十足,不見疲態。“我叫賈澤馳,是上海文匯報常駐聯合國的記者,我其實想說自己是常駐墨西哥的記者,因為我曾經常駐墨西哥八年,這句話我也說了八年,現在我是常駐聯合國記者。”話音未落,他忍不住又笑了起來,眼睛瞇成了一條縫。

            駐外工作初結緣

            從高考志愿選擇西班牙語專業開始,賈澤馳之后的人生都與西班牙語為伴。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出生在江蘇鎮江的賈澤馳,1996年高考通過江蘇省的“外兼文”提前錄取制度,被南京大學的西班牙語專業提前錄取。當時的中國只有十一所大學設立了西班牙語專業,全國就業需求大但人才稀缺。同時賈澤馳本科期間獲得了全國首屆大學生西班牙語講演賽一等獎,從學業到社工都小有所成,他坦言自己當時并沒有憂心過找工作的事情。2000年本科畢業前夕,他收到了諸多工作單位拋出的橄欖枝。權衡之后,賈澤馳最終決定去往上海文匯報成為一名職業記者。

            離開象牙塔的保護,初次參加工作的年輕人總是不夠順意,賈澤馳亦是如此。初出茅廬的他,在文匯報的綜合人士部門、經濟部和國際部都工作過,“那時候主要是一些跟業務工作關系不大的事務性工作,工作內容枯燥而瑣碎。”現在回想起當時平淡無奇的工作時光,賈澤馳反而覺得這些鍛煉對自己之后的駐外工作頗有助益。

            “我一直相信世界上沒有什么事情是真的讓你吃虧的,其實做這些基礎工作,你可以更快、更清晰地了解你所在的單位,而且也可以有機會參與到實際業務工作。我們每個人剛走出校園時都是雄心勃勃,覺得自己能干一番大事業,但事實上真的當即讓你擔當一個重任,你未必有這個能力做好。還是要多看一看,有一定的經驗積累才行。”

            2003年,賈澤馳來到美國華盛頓,作為文匯報一名年長駐外記者的助手,開始了為期兩年的第一份常駐駐外工作。華盛頓居民秉承清教徒式的生活,節奏緩慢,內容簡單,對于當時年輕氣盛的賈澤馳來說,這個花園城市過于沉悶和冷清。所幸他遇到的是一位傾囊相授的“美國通”記者老師,手把手教他如何寫稿,甚至教他如何開車、怎么認路這樣的小技巧,來幫助第一次出國的他盡快適應華盛頓的生活,可謂盡心盡力。賈澤馳至今依舊對這位老師心存感激。

            舉家常駐墨西哥

            說起在墨西哥的八年常駐生活,賈澤馳語氣中滿滿的懷念和喜悅。不過,來墨西哥的伊始,賈澤馳對這個擁有1.2億母語為西班牙語人口的拉丁文化國家并無好感。

            006史英彤-駐UN記者賈澤馳1264.png

            2005年賈澤馳采訪前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

            “上世紀八十年代,很多來墨留學的中國人選擇留在墨西哥,是因為當時的墨西哥比中國先進不少,有超市,還有銀行卡、信用卡。但是墨西哥是一個五十年不變的國家,中國這五十年卻不知道發生了多大的變化。我從新世紀的中國來到墨西哥,反而有了‘辛辛苦苦幾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的失落感。”坑坑洼洼的道路,聞名于世的混亂治安,懶散、樂天派的文化,這些種種不同于儒家思想社會的生活方式,一度讓賈澤馳十分排斥,甚至萌生過提前結束任期回國工作的想法。

            駐外記者工作往往影響著一個家庭的發展方向。賈澤馳及曾是他本科同學的妻子2006年第一次來到墨西哥常駐。兩人在經過長達半年的適應期,逐漸熟悉本地口音和生活習慣之后,行為處事越來越如魚得水。深厚的西班牙語言學習基礎成為他們重要的生存之道,夫妻二人不僅結交了很多當地朋友,而且在與當地人發生口角時,也可以用地道的墨西哥西語堅決捍衛自己的話語權,并且常常“凱旋”。在墨西哥的第四年,賈澤馳已然是其他常駐墨西哥后輩記者們的請教對象。

            006史英彤-駐UN記者賈澤馳1726.png

            墨西哥市中心獨立紀念碑 賈澤馳攝

            墨西哥四季如春的氣候,熱情樂觀的民風,低廉實在的物價,都讓賈澤馳一家人的小日子過得愈發舒適。不過賈澤馳還是對妻兒抱有愧疚,“我夫人原本在國內有份很不錯的工作,但是為了適應我的工作節奏,她只能跟我一起來墨西哥,限制了發展的可能性,做了很大的犧牲。有時候兒子也會抱怨,自己都八歲了,卻只在中國待過兩年。駐外記者收入不高,講實在的我不能在物質上給他們有足夠回報,現在還覺得對他們有很大虧欠。”提到兒子的教育問題,賈澤馳直言墨西哥的教育水平與國內有較大差距,這也是他十分過意不去的地方。

            離開原本舒適圈

            結束兩屆墨西哥常駐任期之后,2018年年初,賈澤馳被上海文匯報調往聯合國常駐,成為中國駐聯合國記者團中唯一一名西班牙語專業出身的專職記者。

            離開已經生活了八年的墨西哥,去往完全陌生的紐約聯合國工作,賈澤馳充滿了不舍和忐忑。“就像你覺得自己在墨西哥已經混成一條小龍的時候,來到紐約突然發現自己就是一條誰也不認識的蟲,這種挫敗感在剛來聯合國的頭半年特別強烈。你覺得自己很不容易有了一個相對的舒適區,而且這個地方能給你帶來榮譽感,但這個工作的性質就是讓你必須要到新的地方,去開辟新的天地。這是駐外工作的通病,大家都會面臨這樣的情況,也多多少少有相同的感受。”

            突破常規找亮點

            與在常駐國前店后廠“作坊式”的記者工作不同,聯合國的報道工作常規而穩定。賈澤馳了解到,聯合國內絕大部分記者都是英文或者新聞專業出身,懂得西班牙語的記者數量不多,而站在發展中國家立場的西班牙語記者更是少之又少。賈澤馳便以西班牙語為突破口,成功報道了多起獨家新聞事件。

            2018年10月16日,賈澤馳在一位古巴記者朋友的引領下,現場參與到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在聯合國組織的一場關于古巴人權的聽證會。“我聽很多聯合國老記者說,他們從未見過這么鬧的會場。美國代表在臺上指責古巴人權問題,古巴外交官在臺下敲桌子、喊口號,古巴常駐聯合國代表甚至直接發言,美國沒資格對古巴的人權問題指手畫腳。我沒想到這個會議這么奇特,我回去之后就趕緊報道了出來。”

            有了幾次成功的經驗在前,賈澤馳在聯合國的工作變得更為順利。賈澤馳觀察到美國發行量最大的周刊是一份叫《那個小特別》的西班牙語免費周刊,這一周刊刊登內容繁復,從家長里短到國家大事,發行量每周竟達三十幾萬。再一次通過自己的私人關系,賈澤馳成功聯系上了到這份周刊的創始人——一位古巴一代美國移民,并約定好在近日對他進行專訪。

            “我覺得這個西語周刊之所以這么受歡迎是和拉丁裔在美國的生存狀態有關。眾多拉丁裔在美國是做底層工作的,文化水平不高、不太會英語,更喜歡在街邊隨手拿一份自己又讀得懂又不用花錢的周刊來看。我想通過這樣一篇獨家的報道,既講美國拉丁裔生存現狀,也講這個周刊和創始人,讓國內讀者更多了解一些其他媒體可能涉及不到的美國生活的新聞。”

            寫出的文章被同仁們交口稱贊,對西班牙語的熟練掌握成了“小媒體”出身的賈澤馳的絕活,他坦言自己還有點小小的自豪。

            隨遇而安享生活

            已經進入不惑之年的賈澤馳一直奉行和實踐著“隨遇而安、享受生活”這句座右銘。駐外記者這份工作遠沒有大家所認知的那么光鮮亮麗,賈澤馳也表示,很多和他一起駐外工作的同事不能承受駐外工作的孤獨和不適應,早早離開常駐國,甚至結束駐外工作,回歸到普通國內記者身份。對駐外工作有理智的認識,并且能在常駐國靜得下心,愿意了解新鮮事物,是賈澤馳對有意愿成為駐外記者的晚輩們提出的建議。

            “我了解到的現在沉淀下來、還干得津津有味的駐外記者,我們性格都很像,大家都挺能侃的,個人能力特別強,人人有絕活。我們回國一起聚會,我這么能說的人都插不上話,就聽他們嚷嚷:‘我跟你說說我怎么拿三盒清涼油打通某國海關的事’。真的,你要是不開朗卻來做駐外工作,真的要悶死了,你會覺得駐外工作是種折磨。如果腦子不活能力不強,那你作為一個外國人在國外常駐,很多事真的辦不成。”

            漫漫十六年駐外記者生活,或有過苦澀,或有過迷茫,或有過孤獨,但大浪淘沙后依舊保持著對生活的熱愛,對世間萬物的好奇,賈澤馳的赤子之心,一直未曾改變。(文/史英彤)

            (本文策劃:張超、王君超、周廷華;監制:張超、金蕾蒞、王君超)

            責編:張青津、劉金鵬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