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有效破解農村信用體系建設中存在的難點問題,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金融“活水”,自2018年以來,西安市金融工作局、人行西安分行營管部與秦農銀行通力配合、密切協作,各涉農區縣認真組織、扎實推進,全市農戶信用等級評價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2018年初,西安市政府辦公廳印發了《西安市農戶信用等級評價辦法》,并從高陵區、鄠邑區、周至縣和藍田縣四個試點區縣選取11個行政村,率先開展試點。按照“戶戶有評級、戶戶有授信”的工作要求,西安市金融工作局和人行西安分行營管部在充分調研基礎上,明確了農戶信用等級評價工作開展的基本原則、基本條件、組織程序、評價標準、評價等級及評級結果應用范圍,依據評價得分情況,將農戶信用等級分為A級、AA級、AAA級、AAAA級和AAAAA級五個等次。
通過在涉農區縣各行政村成立農戶信用信息采集小組和信用等級評價小組,工作人員深入田間地頭和農戶家中開展實地調研,按照編制的《農戶信息采集操作流程》,采集信息、計算得分、核定等級、公示結果,并依托秦農銀行的分支機構,根據評價結果核定授信額度。截至2019年2月末,全市涉農區縣總計已啟動1265個行政村的農戶信用等級評價工作,已采集農戶信息49.81萬戶,評定信用等級農戶43.78萬戶。
在農戶信用信息管理平臺研發方面,西安市金融工作局聯合秦農銀行在全國范圍內篩選專業權威、技術過硬的騰訊公司,擔綱研發西安市農戶信用評級信息系統。該系統數據庫通過導入前期采集的海量西安農戶信用資料后,成為涵蓋農戶信用信息查詢、信息采集、信用評級得分、信用等級評價、授信放貸等多功能的高效率操作平臺,未來可實現與相關政府部門公共信息平臺的互通互聯。該系統建成后,銀行接到農戶在線提出信貸申請,在線完成審核,經辦時長將大幅縮短。
隨著農戶信用信息等級評價工作的深入開展,“信用變資本”的成果在西安市逐步顯現,部分被評選為信用農戶已喜獲銀行貸款授信或貸款。
周至縣竹峪鎮中軍嶺村八組村民張宏濤從秦農銀行拿到了10萬元貸款,他高興地說:“以前,因抵押物少、擔保人難找,我經常要為白皮松種植所需的流動資金犯愁。這次用自己的‘信用’就能很快從銀行拿到貸款,可真是解決了我的難腸事。”
張宏濤全家6口人的主要收入是靠種植的數十畝白皮松。因不斷擴大種植規模,近年來總是處于資金短缺狀態。他以往也曾向銀行提出貸款要求,但農戶普遍缺少合適的抵押物,尋求擔保人的努力也經常碰壁,一次貸款往往奔波一個多月也辦不下來。
“2018年5月,村委會和銀行工作人員一起到我家,進行了信息采集和信用等級評價。他們詢問了我家的基本情況和家庭收入、支出等相關情況之后,填寫了表格,進行打分評級,最終我家被評為了5A級,短短幾天時間,就順利拿到了秦農銀行的10萬元貸款。”張宏濤高興地說,“有了這筆資金,我對種植苗木信心滿滿。今后,我會更加珍惜自己和家人的信用,也會積極地給鄰里鄉親們宣傳要講誠信、守信用才能發家致富過上好日子的道理。”
在周至縣啞柏鎮昌東村租賃千噸級冷庫的獼猴桃收儲、經銷大戶呂虎雄說:“收儲生意對流動資金需求量很大,可以說本錢越大就能賺得越多。2018年10月份我拿到了10萬元信用貸款,現在看,這10萬元已經能帶來5萬到8萬元的效益。”呂虎雄說,“涉農產業的資金需求,大多都存在時限急迫、集中使用量大的特點,而非常及時、簡便、足額的信用貸款,無疑是大家伙擴充生產規模、擴大盈利預期的好路子,我希望有更多的農戶能盡快享受到這項好政策帶來的幫助,讓大家都能把生意做得更大、生產搞得更好!”(來源:信用中國(陜西西安)官網)
責編:季冉冉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