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多位外國友人展望“一帶一路”:一起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2019-04-27 06:43:35     來源:海外網

            1111.jpg

            左圖:4月26日,媒體記者在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新聞中心工作。   新華社記者 張晨霖攝  

            右圖:在中國建筑公司承建的埃及新首都中央商務區項目工地上,中埃兩國建設者相互點贊。  白新宇攝

            “習近平主席在蒙古國說過,歡迎大家搭乘中國發展的列車。聽完他今天的演講,我覺得中國在向世界展示的是友誼和承諾,是對不同國家、不同文化的尊重甚至喜愛。”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蒙古國電視2臺記者恩克圖日·阿努達瑞這樣表示。

            連日來,本報記者采訪多位外國記者、留學生、企業家、外籍員工等,聽他們暢談對“一帶一路”倡議的真實感受和心路歷程。

            “近6年來,那么多好事發生了”

            “變化真大”,是各國受訪者對“一帶一路”倡議提出近6年來的最直接感受。

            “對于我們馬爾代夫人來說,一看到中馬友誼大橋,就會想起‘一帶一路’,它已經成為我們心中的標志。”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馬爾代夫國家電視臺記者法提馬特·薩拉表示,如今在馬爾代夫,人們對“一帶一路”相當積極,而且還會更加積極,“因為有越來越多的進展,6年前人們還一無所知,如今那么多好事發生了。對于我們國家來說,基礎設施建設真的非常重要。”

            聽完習近平主席的主旨演講后,法提馬特·薩拉由衷感慨,“一帶一路”對參與建設的各國都有益,一直是共贏的。“我同樣喜歡的是,習近平主席在演講中強調綠色理念,以及要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作出實實在在的貢獻。中國一直致力于做其他國家的朋友。”

            2015年,孔子學院總部設立孔子學院獎學金南亞國家漢語師資班項目。那一年,來自巴基斯坦的納飛斯,申請到了這個獎學金。如今,他已是一名就讀于北京語言大學的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大三學生。與他一樣獲得這個機會的,還有30多名來自巴基斯坦的學生。

            說起“一帶一路”,納飛斯感受格外深切。“2007年,我到過中巴經濟走廊的終點瓜達爾港,那時的瓜達爾港非常荒涼,如今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瓜達爾港的建設不僅為中國商品的進出口節約了時間,更使得巴基斯坦和周邊國家因貿易繁榮而受益。”

            加拿大太平洋海洋單細胞海藻集團副總裁安吉拉·方對本報記者說,“一帶一路”倡議給全球帶來了巨大影響,相關國家在共建“一帶一路”的過程中實現了資源、人才和技術的優勢互補,形成了共贏局面。

            “年輕一代注入了新的活力”

            參與到“一帶一路”的進程中,共享“一帶一路”發展的成果,成為沿線國家越來越多人的選擇。

            28歲的扎魯伊·麗娜·梅里姆,已是中國鐵建國際集團阿爾及利亞公司市場開發部副部長。一開始,扎魯伊·麗娜·梅里姆只是負責教中國同事一些基本語言知識,在工作表現不斷獲得肯定之后,公司安排她到北京外國語大學學習中文,3個學期的學習讓她接觸到了向往已久的中國文化,中文水平也大為提升。回到中國鐵建國際集團阿爾及利亞公司后,她被調到市場開發部的新崗位,很開心。

            德國法蘭克福展覽亞洲控股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助理曹建生看來,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后,國際社會的認可度和參與度越來越高,關鍵在于,這一倡議為相關國家和地區帶來了切實的利益,幫助相關國家在項目建設、經貿合作、金融服務等領域取得長足進步。

            曹建生對本報記者說,作為全球知名的會展企業,德國法蘭克福展覽公司積極參與到“一帶一路”建設中,抓住了不少商機。比如,加強與海外機構的合作,也加強與中國政府部門和行業機構的合作,搭建優質的展覽服務平臺。2018年,法蘭克福展覽公司在俄羅斯、阿聯酋、哈薩克斯坦、埃塞俄比亞、印度、沙特、泰國、土耳其、越南等國舉辦了40余場展覽活動,吸引了數千家展商參與洽談合作。

            來自哈薩克斯坦的迪麗娜·米來提,正在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學院比較文學與跨文化研究專業讀博士。她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中哈兩國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合作機遇,讓兩國青年有了更多彼此了解、促進友誼的機會,中哈關系的未來也與兩國青年一代的前途緊緊相連。在她看來,學好漢語、了解中國文化,讓年輕一代可以抓住這樣的機遇。同時,年輕一代為“一帶一路”建設注入了新的活力,成為中哈兩國交流的橋梁和紐帶。

            2222.jpg

            北京西三環紫竹橋附近的“一帶一路”景觀花壇。  樊甲山攝(人民視覺)

            “讓‘一帶一路’迸發出更大魅力”

            正是在對“一帶一路”的深度參與中,許多人發現,中國以越發立體的形象呈現在自己眼前。

            不知不覺間,恩克圖日·阿努達瑞和法提馬特·薩拉都迎來了她們在中國生活的第三個月。她們正在北京一個為期10個月的記者培訓項目中深造,而這樣的機會也與“一帶一路”密不可分。

            “我們很多同學都發現,真實的中國和過去在一些外媒上看到的形象差異太大了,之前對中國的報道很不充分。”兩人一起向本報記者感慨。在中國這段時間里,她們除了學習,還一直以記者的身份參與中國兩會、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等重大報道中,也獲得了去海南等地報道的機會,她們開始向自己的受眾介紹耳聞目見的中國。

            迪麗娜·米來提與中國的緣分,其實從兒時就開始了。1968年,她的父親畢業于北京師范大學,并自此開始從事漢語和哈薩克語的翻譯工作。“父親對漢語的熱愛、對北京的喜愛也深深感染著我。2012年,我懷揣著對北京的向往,到北外攻讀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學位,也由此開啟了我的漢語夢。”

            迪麗娜·米來提通過媒體了解到,目前,哈薩克斯坦“光明之路”新經濟政策同“一帶一路”倡議的對接工作正在順利進行,合作領域覆蓋了基礎設施建設、跨境運輸、農產品貿易、投資等多個領域。如今,她已把中國當作自己的第二故鄉。

            “因為相互尊重,我們公司里的中國和阿爾及利亞員工之間,幾乎不存在文化分歧的問題。我們擁有共同的目標,共同直面問題、解決問題,共享公司發展成果。”扎魯伊·麗娜·梅里姆發現,中國已連續多年成為阿爾及利亞最大貿易伙伴。其中,雙方在基礎設施領域的合作卓有成效,這其中就有來自她效力的中國鐵建一份功勞。在她看來,兩國共建“一帶一路”還有許多合作機會,比如科技、通訊、互聯網等。“我真誠祈愿,我的職業生涯能在像中國鐵建這樣的中國企業延續。”

            納飛斯覺得,作為來華留學生,自己既是“一帶一路”倡議的見證者,也是參與者。“明年本科畢業后,我計劃留在中國工作,即使不留下,也希望能找到一份經常往返于巴基斯坦和中國之間的工作,為中巴友好交流出一份力,讓‘一帶一路’迸發出更大魅力。”(本報記者 劉少華 趙曉霞 邱海峰 視覺統籌:潘旭濤)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9年04月27日   第 08 版)

            原標題:一起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多位外國友人展望“一帶一路”

            責編:刁世峰、張莎莎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