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一帶一路機遇也是我們華僑華人的”

            2019-04-27 06:43:22     來源:海外網

            4月26日,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開幕。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開幕式,并發表題為《齊心開創共建“一帶一路”美好未來》的主旨演講。

            “面向未來,我們要聚焦重點、深耕細作,共同繪制精謹細膩的‘工筆畫’,推動共建‘一帶一路’沿著高質量發展方向不斷前進。”習近平主席的演講多次引發全場熱烈的掌聲。

            同一時刻,世界各地的華僑華人也密切關注著習近平主席的演講。獲得感、參與感、機遇與希望、合作與共贏……這是來自五大洲不同國家的華僑華人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不約而同談到的關鍵詞。從他們分享的一個個關于“一帶一路”的動人故事里,一幅由中國起筆、跨越全球的“一帶一路”畫卷正變得越來越清晰、越來越生動、越來越壯美。

            21.jpg

            第二屆中國新西蘭青年論壇召開之際,新西蘭代表團部分成員出發赴北京參會前合影留念。前排左一為孫朕邦。  照片由孫朕邦本人提供

            “一帶一路更加清晰具體了”

            “引領方向!提振信心!”正在北京參加本屆高峰論壇的馬來西亞馬中絲路商會會長、新亞洲戰略研究中心主席翁詩杰贊嘆,“習近平主席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定下基調、勾畫藍圖,厘清了外界對‘一帶一路’倡議的一些認識誤區,還宣布了中國將采取的一系列重大改革開放舉措。這是一次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乃至國際社會都意義重大的演講。”

            “‘一帶一路’倡議更加清晰具體了!”肯尼亞中華總商會會長卓武說,“習近平主席在演講中提到,共建‘一帶一路’要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堅持開放、綠色、廉潔理念,努力實現高標準、惠民生、可持續目標,充分回應了國際社會的關切,必將推動‘一帶一路’倡議有效落地,惠及更多國家。”

            “共建‘一帶一路’,關鍵是互聯互通”“基礎設施是互聯互通的基石”,這些話語讓新西蘭華中華青年聯合會會長孫朕邦印象深刻。“新西蘭2017年與中國簽署了‘一帶一路’合作備忘錄,期待兩國能夠探索更多合作方式,讓‘一帶一路’助力新西蘭鐵路、公路等基礎設施升級。”

            本屆論壇舉行前夕,意大利成為首個加盟“一帶一路”倡議的七國集團成員國。瑞士聯邦委員會主席毛雷爾出席本屆論壇,并宣布將與中國簽署“一帶一路”諒解備忘錄。越來越多的歐洲國家表達對“一帶一路”倡議的積極意愿,讓身在歐洲的華僑華人備感興奮。

            “‘一帶一路’倡議更加深入人心,‘一帶一路’的‘朋友圈’越來越大。”意大利金磚投資集團董事長孫運之說,“我特別關注新增加的數字絲綢之路分論壇。目前,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數字經濟體。依托數據和信息在網絡世界的流動,數字絲綢之路有助于克服‘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和地區面臨的文化差異、信息不對稱等問題,推動信息基礎設施、貿易、金融、產業、科教文衛等各領域的全方位合作。”

            希臘華文網站“希華時訊”總編輯梁曼瑜顯得信心滿滿:“本屆論壇更強調務實合作,為各國工商界提供更多對接平臺,在‘一帶一路’倡議框架下開展合作,分享紅利。預計論壇期間,各國都將收獲很多商務大單,一大批合作項目也將得到落實。”

            22.jpg

            2019年2月28日,孫運之(左二)在意大利“華夏之聲”中文電臺演播室錄制訪談節目。  照片由孫運之本人提供

            “機遇和成果屬于世界”

            “‘六廊六路多國多港’的互聯互通架構基本形成,一大批合作項目落地生根”。中國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貨物貿易總額超過6萬億美元、對沿線國家直接投資超過900億美元……“一帶一路”倡議提出近6年來的累累碩果,讓孫運之連連稱贊:“‘一帶一路’堪稱全球最大的經濟合作平臺和最受歡迎的公共產品,是推動全球經濟社會發展的最佳國際實踐。”

            對生活在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的華僑華人來說,更直接的感受是,“‘一帶一路’源于中國,機遇和成果屬于世界”。談起住在國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成績單,他們如數家珍。

            巴拿馬中國文化中心創辦人張雪云已經在巴拿馬生活了26年,見證了近兩年來中巴關系全面快速發展。2017年6月與中國建交后,巴拿馬很快成為第一個與中國簽訂“一帶一路”建設備忘錄的拉美國家。

            “中巴簽署了20多項合作協議,涉及貿易投資、電子商務、基礎設施建設、人力資源、文教旅游等領域。中巴開通直航讓巴拿馬民眾和在巴僑胞與中國的距離更近了,多家中國企業在巴拿馬科隆自由貿易區投資設廠,中企承建的巴拿馬國際會展中心、巴拿馬運河四橋、‘希望之城’安居項目等為當地民眾提供了大量就業機會。”張雪云說,“目前,巴拿馬民眾和在巴僑胞正熱切期盼,由中國建造的巴拿馬城通往內地的高鐵能早日建成啟用。”

            “非洲國家交通、電力、信息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滯后,阻礙了外資進入和工業化進程。”卓武說,“‘一帶一路’讓肯尼亞人民獲益良多。例如,蒙內鐵路全線采用中國技術、中國標準、中國裝備,是東非鐵路網的咽喉;中企承建的肯尼亞基佩托風電項目為當地帶來了清潔能源;中企承建的內馬鐵路降低了跨境物流運輸成本,帶動了當地經濟與就業……”

            如今,“一帶一路”建設從“大寫意”邁向“工筆畫”,一項項合作成果接連落實,共建“一帶一路”激發出澎湃動能。

            “‘一帶一路’對于普通希臘人已經不再是一個陌生的名詞,很多希臘人尤其是年輕人都希望有機會到中國看看,希望進入中資企業甚至到中國工作。學中文、學中國文化成為希臘社會的潮流。”梁曼瑜說。

            23.jpg

            中國遠洋海運集團運營的希臘最大港口比雷埃夫斯港,已成為全球發展最快的集裝箱港口之一。  新華社記者 吳 魯攝

            “架起民心相通的橋梁”

            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張雪云正在機場候機,即將從巴拿馬飛往中國,參加兩場媒體采風交流活動。“為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巴拿馬華僑華人將盡最大力量,當好民間文化使者,促進中巴民心相通。”張雪云說。

            張雪云2001年創辦的巴拿馬中國文化中心,今年將迎來“成人禮”。她高興地說:“中心將繼續面向廣大華僑華人、巴拿馬人民、在巴各國及各族裔友好人士,弘揚中華文化,傳播中國聲音,講好中國故事。”

            國之交在于民相親,民相親在于心相通。在共建“一帶一路”的進程中,華僑華人在融通中外方面具有天然的優勢。

            正在北京參加本屆論壇的新加坡金鷹集團主席陳江和表示,民心相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關鍵基礎。“先有民心相通,才能達成共識,建立互信,進而實現合作共贏。我們集團正積極參與打造‘一帶一路’民心相通平臺,在中國一些高校設立了人才發展項目,以推動信息共享、增進交流互信。”

            “我看到,在‘一帶一路’倡議架構中,包括青年交流等在內的人文交流被放在顯著位置。”孫朕邦說,“期待類似‘一帶一路’青年創意與遺產論壇的青年人文交流活動多多舉辦,也希望能與世界各國的優秀青年朋友深入交流合作。”

            在翁詩杰看來,“推動共建‘一帶一路’,華僑華人扮演的角色是細膩的,也是雙向的。”一方面,馬來西亞華僑華人能夠發揮語言及多元文化優勢,利用深耕當地的人脈商脈,讓當地民眾了解、認識“一帶一路”倡議的理念與機遇。另一方面,在馬僑胞既要支持中資企業發展,也要牢記社會責任,積極回饋當地社會,主動爭取當地主流社會的認同與好感。“總而言之,華僑華人要架起民心相通的橋梁,為‘一帶一路’倡議加分”。

            孫運之認為,在生活和工作中,華僑華人表現出來的行為文化和觀念文化,會讓西方民眾在潛移默化中了解中國、感知中國。“我在意大利工作、生活已經30年了。我旗下的6家企業中,90%以上員工都是意大利當地人。我在經營理念、工作風格、管理制度等方面或多或少會帶有中國文化的烙印。員工們都很喜歡我這個華人老板。”

            “給華僑華人帶來了實惠”

            “讓我們攜起手來,一起播撒合作的種子,共同收獲發展的果實,讓各國人民更加幸福,讓世界更加美好!”習近平主席主旨演講的結束語振奮人心,引發現場經久不息的掌聲。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的近6年,是我們集團全球化業務發展最快的幾年。我們的產品走進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滿足了千百萬人對更高生活品質的追求。”談起公司,陳江和提到最多的詞是“機遇”。“集團主要在東南亞地區投資,東南亞又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地區。‘一帶一路’倡議增進了參與國家的往來交流,也為企業發展創造了新機遇、新平臺和新空間。千千萬萬普通民眾是最大的受益者。”

            越來越多的海外僑胞從“一帶一路”中看到事業的新機遇、生活的新變化。

            “‘一帶一路’給華僑華人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卓武說,“以我為例,蒙內鐵路的開通,讓我能夠為鐵路沿線的人們提供更多家具產品。此外,我也在經營物流企業,蒙內鐵路大大縮減了我們公司的運輸時間,從前將一個貨柜從蒙巴薩運到內畢羅可能需要一周,現在一天就能運過來了。”

            “我注意到,在雅典市中心憲法廣場附近,來自中國的游客越來越多。華人經營的中餐館生意十分興隆。”梁曼瑜說,“這是華僑華人共享‘一帶一路’倡議的一個小例子。現在,許多旅希僑胞從事國際貿易及旅游業。隨著中希關系發展及共建‘一帶一路’的推進,兩國經貿及人員往來更加密切,旅希華商的生意越來越好做了。對希臘的許多華人企業來說,這是重大利好,也是難得的機遇。”

            談及意大利加入“一帶一路”倡議,孫運之對未來的事業發展信心十足。“2018年,我們公司的利潤增長300%,其中60%來自中國市場。我相信,隨著‘一帶一路’建設推進到意大利,在意華商將迎來更多的發展新機遇,我們公司也會有更廣闊的前景。”

            翁詩杰躊躇滿志地規劃著未來事業的重點:“我負責的馬來西亞中國絲路商會將開創新產業鏈,同時要撮合中馬企業聯手開拓第三方市場。我創建的智庫‘新亞洲戰略研究中心’則要扮演好公共外交、二軌外交的推手角色,為共建‘一帶一路’建言獻策。”(本報記者 李嘉寶 嚴 瑜)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9年04月27日   第 07 版)

            責編:刁世峰、張莎莎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