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顧客在海南三亞海棠灣免稅店內游覽、購物(圖源:新華網)
“我們將新布局一批自由貿易試驗區,加快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4月26日,在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宣布了這一重磅消息。作為中國打造的對外開放新高地,自貿區布局的變化是觀察中國全面深化改革開放進程的重要參考。
從2013年上海自貿區掛牌成立,到2015年廣東、天津、福建自貿區相繼成立,從2017年遼寧、浙江、河南、湖北、重慶、四川、陜西自貿區陸續揭牌,到2018年宣布海南島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從北到南、從沿海到內陸、從一枝獨秀到百花齊放,12個自貿區組成的改革“新雁陣”引領中國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進程。即將布局的新一批自貿區是短短6年間的第五次擴容。自貿區的迅速擴容,彰顯了中國順應經濟全球化新趨勢的客觀要求,全面深化改革、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堅定決心。
經過幾年的探索,中國的自貿區建設已經梳理形成了新的一批改革試點經驗。在福建,自貿區打造的國際貿易“單一窗口”,聯通國際貿易鏈條上的海關、海事、商務、港務等30多個業務部門,大幅降低外貿企業成本;在天津,自貿區在全國率先實現“一個部門、一顆印章”審批,企業設立“一照一碼一章一票一備案”、一天辦結;在廣東,自貿區的一般貨物進出口平均通關時間減少42.6%,一盒鮮奶從澳洲牧場到達廣州市民餐桌僅需3天……
先試點后推廣,是中國改革開放的一條重要經驗。正是由于這些看得見、摸得著的成績,國內對于再次擴容自貿區的呼聲日益高漲。雖然新一批自貿區將花落誰家尚不得而知,但自貿區在推動金融服務業對外開放、促進投資貿易便利化、對接國際高標準等方面取得的經驗,已經為中國新一輪擴大開放描繪了美好藍圖。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內外聯動的自貿區網絡已成為全球發展與合作的重要平臺。在全球經貿規則重塑和自貿區建設中,中國正在積極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大體量經濟體商建自貿區,逐步構筑立足周邊、輻射“一帶一路”、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新一批自貿區的設立將為中國對外貿易與投資合作提供更多制度保障與市場機遇,不僅會通過激活各類生產要素為中國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也會在促進區域共同繁榮等方面作出更大貢獻。
擴大開放,中國一諾千金。在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開放的全面開放新格局下,中國將同世界形成更加良性的互動,持續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穩定引擎。(海外網評論員 王法治)
本文系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海外視野,中國立場,登陸人民日報海外版官網——海外網www.haiwainet.cn或“海客”客戶端,領先一步獲取權威資訊。
責編:王法治、毛莉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