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文化鑄魂凝聚動能

            2019-04-26 16:19:59     來源:海外網

            “視死如歸,沙參二井搶險保井青年突擊隊臨上陣前合影,準備殉職后告慰家中親人。”這是一張老照片,正面是13位年輕的小伙在沙參二井旁的合影,背面是他們簽訂的“生死狀”。

            “這太震撼了!”4月19日,西北油田雅克拉采氣廠青工楊陽參觀705教育基地時再次在照片前駐足,13張和他一樣年輕的臉,還有“視死如歸”深深震撼了他的心靈,熱淚禁不住奪眶而出。

            西北石油局705企業文化教育基地于2018年9月22日啟用以來,已有76批1089人次走進教育基地參觀學習,成為西北油田企業文化建設的特色品牌

            感人故事直擊心靈

            9月22日,是一個普通的日子,但對西北油田來說卻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

            這一天,不僅是705企業文化教育基地啟用之日,更是西北油田取得重大突破的日子。

            1984年9月22日,沙參二井喜噴高產工業油氣流,聲聲巨響如同沙漠春雷,打破了塔克拉瑪干沙漠的沉寂。但強大的油氣流高達數十米,西側放噴管線口噴出的油氣燃燒的火焰也有幾十米高,現場很快就陷入一片火海之中,油井和設備隨時可能就此付之一炬,形勢萬分危急。

            西北石油地質局第一普查勘探大隊6008鉆井隊成立“青年突擊隊”,13名勇士冒著生命危險一次次沖向火海,僅一個星期內就先后撲滅了26次自燃起火,保住了沙參二井。

            西北油田40年的發展歷程中,涌現出許多像這樣直擊心靈的感人故事。

            “我們創建705教育基地的目的,就是要通過收集整理一個個感人的故事,弘揚老一輩石油勘探者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精神,教育后人繼承過去優良傳統、珍惜今天發展成果、展望未來美好前景,為國家能源建設再立新功。”西北油田雅克拉采氣廠高級主管劉新平說。

            2016年,西北油田決定對原塔北油氣聯合勘探指揮部舊址進行加固、復原和改造,創建西北石油局705企業文化教育基地。由于當年指揮部辦公地點設在了314國道705里程碑公路南側的戈壁灘上,所以大家習慣把此地叫做“705”。

            經過近兩年的收集整理,工作人員挖掘出了“井場婚禮”“卷席筒”“100炮”“半壺水”等一大批感人至深的故事,并以圖文、畫卷、雕像等形式呈現給參觀者,直觀而生動。

            “半壺水”雕塑,展現的是在大漠深處,車子壞了,隊長把僅存的水分給隊員每人半壺,唯獨給自己灌了半壺沙,快走到目的地時,他暈倒了,隊員們上前救援的時候才發現了這個半壺“水”的秘密。

            “卷席筒”半景畫,表現了當年物探隊員為了加快進度,沿測線干到哪里就吃住在哪里的艱苦奮斗場景。晚上大家打開行李,席地而眠,再冷的時候,就把帳篷鋪一半蓋一半擠在一起御寒,像卷著個草席筒,大家形象地把這種方式叫做“卷席筒”。

            正是一個個感人的故事,鑄就了一座座豐碑,形成了西北油田厚重的企業文化,凝聚成攻無不克的強大動能。

            薪火相傳精神永續

            楊陽是一個“油三代”,姥爺、父親和母親都是石油人。他的父親叫楊紅山,正是當年立下“視死如歸”誓言的13名勇士之一。

            當年,楊紅山在離家705公里的沙參二井殊死奮戰。如今,兒子楊陽接過父親的接力棒,在父親當年奮斗的地方成為一名石油人,正好距離父親705公里。

            沙參二井累計生產原油15萬噸,天然氣4.5億方,為西北油田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楊陽和同事每年都會來到沙參二井,對這棵采油樹進行精心的保養和維護。

            走進雅克拉集氣處理站,智能化氣息撲面而來,縱橫交錯的天然氣管線、高高聳立的穩凝塔,空曠無人的井場,不停變換的液晶控制面板,方圓2平方公里只有機器的轟鳴聲和油氣管道的“嘶嘶”聲在回蕩。

            “我要帶著父親來參觀705教育基地和我工作的雅克拉集氣處理站。作為中石化新疆探區向西氣東輸管網供氣的唯一入口,這里已累計輸送優質天然氣46.6億立方米。”楊陽說,相比現在,老一輩石油人真的很不容易,我們要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用努力的工作和優異的成績把油田建設的更加美好。

            許多像楊陽一樣的年輕一代石油人在參觀705教育基地后,也表達了同樣的心聲。

            周陽說:“老石油發揚以獻身地質事業為榮,以找礦立功為榮,以艱苦奮斗為榮的‘三光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李建設說:“我們要傳承老一代石油人戰天斗地的豪邁情懷,披荊斬棘的頑強意志,沿著開拓者的足跡勇往直前。”

            趙文靜講:“我們要把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精神融入崗位,為油田發展建功立業。

            西北石油人身上流淌著傳承。正是這種傳承,讓一代代西北石油人用自己的青春、汗水和鮮血的付出,換來了西北油田的發現、發展與壯大。

            開門辦企迎八方客

            “我是第一次走進油田,老一代石油人艱苦創業的精神讓我感到非常震撼,感覺到每一滴石油的開采都很不容易。我們要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自覺踐行綠色出行,節約能源,保護環境。”4月16日,中國建設銀行輪臺支行客戶經理鄧博文在參觀705教育基地后,頗有感觸地說。

            近年,西北油田通過舉辦“探秘智慧油田”為主題的公眾開放日活動,邀請當地的干部群眾、媒體記者等零距離接觸油田,探秘智慧能源,感受石油文化,開啟石油文化之旅。

            “公眾開放日活動的目的,就是要以開放的心態,加強企業與公眾之間的溝通,增進相互間了解和支持,改善管理模式,為美好生活加油!”雅克拉采氣廠黨委書記陳中說。

            通過主題展板、705企業文化教育基地、生產現場參觀,西北油田厚重的企業文化、高度的社會責任、先進的開采技術等都給參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稅務局干部劉寶軍說:“通過參觀,深深體會到西北石油人敢為人先、創新不止的進取精神,更體會到西北石油人艱苦奮斗、頑強拼搏的壯闊歷程。”

            庫車縣環保局局長李雪松說:“西北油田是一個非常負責任的企業,環保裝備非常先進,在強化源頭本質環保,推行過程清潔生產,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等方面做出了積極貢獻,為企業樹立了標桿。”

            據了解,西北油田已舉辦公眾開放日活動8期。今后,西北油田還將不定期舉辦公眾開放日活動,讓更多人走進油田,了解油田,感受油田。

            如今,705企業文化教育基地,已成企業傳統教育基地、地方紅色教育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青少年成長教育基地,對外展示西北油田企業文化的窗口和靚麗名片。(李有金)


            責編:季冉冉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