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店鋪空置關店潮頻現 臺北老商圈咋成了明日黃花?

            2019-04-26 06:09:49     來源:海外網

            Forever 21在臺北東區的門店大門緊閉,空空如也。

            “看,這就是臺北知名的江浙菜餐廳永福樓所在地。從永福樓撤店至今已經兩個月了,但店面依舊空置待租。作為臺北曾經最紅火的商圈,東區如今是明日黃花啊!”4月下旬的一天,當記者路過永福樓門前時,臺北市民賴先生長嘆一聲后這樣表示。

            臺北東區,指的是臺北20世紀60年代以后發展起來的商圈,范圍大致在捷運(地鐵)忠孝復興站、忠孝敦化站附近,集中了太平洋SOGO百貨、頂好商圈和明曜百貨等,是臺北重要的商業中心。但如今,這些卻頻現關店潮,店鋪空置率高。這是為何?

            空置率急劇上升

            站在永福樓前,記者打量了下周圍的環境:這里距離忠孝復興站僅百米左右,毗鄰遠東SOGO百貨,屬于東區商圈核心區。但如今,原為餐廳的二樓、三樓已人去樓空,一樓的臨街店面也大門緊閉。

            沿著忠孝東路前行,記者來到美國時尚品牌Forever 21的店面所在地。這家店在3月底關門歇業,也意味著這一品牌退出了臺灣市場。透過玻璃櫥窗,記者看到的只有商家撤店前掛出的“銷價”招牌,以及凌亂擺放的各種貨架。很難想象,這里曾經人潮涌動。

            選擇撤離臺北東區的不只有這兩家店。近期以來,葡吉小廚、SASA美妝店、韓國服飾SPAO、日藥本鋪、Swatch表店、糖朝港式茶飲等紛紛離開東區,“店鋪到期,折價出售”“店面招租”等字樣在商圈里頻繁出現。

            從事房地產咨詢業務的戴德梁行分析指出,2019年第一季度,東區的忠孝商圈店鋪空置率高達12.5%,居臺北市各大商圈首位。反觀中山南京商圈僅4.7%,站前商圈與西門商圈更維持在3%以下,差別顯而易見。根據瑞普萊坊(臺灣不動產中介公司)市場研究暨顧問部調查顯示,今年第一季度與2017年第四季度相比,東區實質關店數量翻倍增加。若再加上Forever 21在第二季度退出該商圈,東區短期內出租率斷崖式滑落的現象仍會持續。

            高房租難以承受

            “東區的衰落既有臺灣整體經濟環境不景氣的原因,也有自己的問題。不然為何信義商圈和西門町依舊火爆?”臺北市某房屋中介資深從業者陳柏鈞認為,東區衰落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人潮衰退的同時房租還居高不下,店家無法承受只能選擇離開。

            據島內房屋中介業者調查,如以臺北捷運公司2014年至2018年捷運站進出人次計算,東區忠孝敦化與忠孝復興2站分別衰退6.6%與7.4%;與此相反,捷運市政府站增加8.9%,觀光客居多的西門町站增加15.7%,顯示東區人潮已大幅下降。

            陳柏鈞說,此前東區顧客多,房價也水漲船高,前兩年更是接近峰值。而新近買入店鋪的很多買家本身已投入不小成本,因而亟須從房租里找“回報”。這就是店租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在過去,因為客流量大,商家并不太介意高房租,因為收入足以負擔相應成本。但如今由于客流量變少,店家便有些入不敷出。

            例如位于東區的金礦咖啡一個月租金高達80萬元(新臺幣,下同),一杯黑咖啡的價格為55元,店家每個月必須賣1.45萬杯才付得起租金,再考慮原料、人力與水電成本的情況,經營壓力甚為沉重。因為上述原因,金礦咖啡選擇在租約到期后關掉東區的門市店。類似例子不一而足。

            迷茫中尋找出路

            自從知名店鋪不斷撤離東區,臺北市各界人士都在呼吁“救東區”,要重振商圈。但具體如何實施,目前尚無定見。

            為了振興商圈,臺北市政府相關部門推出“忠孝東區振興計劃”。但細看內容發現,里面不過是加強商圈廣場照明、劃設綠色人行道鋪面、活化使用廣場及附近公園等小修小補的內容。臺北市議員汪志冰表示,這些措施“治標不治本”,現階段最急迫的問題是如何活絡商圈,不要以高房租打翻一船人,畢竟這里的百貨商店和一些商家生意還不錯。商圈沒落一旦形成“破窗效應”,后果不堪設想。

            針對臺北市長柯文哲提出“擬針對店面或房屋空一年以上,課征3.6%的空屋稅”的做法,臺北市議員洪健益指出,用懲罰性的征稅手段來降低空屋率,借以強迫房東以降價或其他手段增加店面出租率,這不是個合適的政策。振興商圈應更多思考如何整體提升商圈競爭力、做出差異化特色。

            有臺灣網友指出,東區想要振興,借鑒“他山之石”很重要。例如永康商圈,為何多年來保持500多家店鋪“零空置率”的滿租狀態,甚至店家想進駐還要排隊。在那里,商家和房東可以良性互動協商房租、商家入駐前需要通過“具有差異化競爭力”的評估,甚至店主還會提供代收包裹等暖心服務。反觀東區,又符合哪一條呢?

            原標題:房租高企人潮散 近期出現關店潮

            臺北老商圈咋成了明日黃花

            本報記者 柴逸扉文/圖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9年04月26日   第 11 版)


            責編:侯興川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