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召開前夕,4月23日,“一帶一路”新聞合作聯盟首屆理事會議及配套活動在北京人民日報社舉行。來自“一帶一路”新聞合作聯盟理事單位的代表共聚一堂,共商合作,共謀發展。
“建立新聞合作平臺意義非凡”
今年3月21日,中老鐵路的磨丁隧道正式貫通,這是中老鐵路全線首座貫通的長大隧道。作為中國“一帶一路”倡議與老撾“變陸鎖國為陸聯國”戰略對接項目之一,中老鐵路的建成通車,不僅讓老撾受益,也讓泰國、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等區域內國家聯系更加緊密,帶動整個區域的繁榮和發展。
對此,老撾外文出版社社長通羅·端沙萬表示,成立“一帶一路”新聞合作聯盟、建設“一帶一路”新聞合作平臺意義非凡,可以讓更多媒體獲得海量新聞資源,有利于各國人民了解“一帶一路”建設為沿線國家和地區帶來的積極變化。
全球86個國家的182家媒體加入聯盟,25個國家的40家主流媒體應邀加入“一帶一路”新聞合作聯盟理事會,并簽署了法律文件予以確認。聯盟將為沿線國家主流媒體更好地發揮橋梁和紐帶作用,引導民眾全面了解共建“一帶一路”成果,搭建更廣闊的平臺。
“媒體在共建‘一帶一路’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西班牙埃菲社首席數字與商務發展官胡安·瓦雷拉認為,通過新聞報道,讀者可以了解“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作用和深遠意義,及時知曉共建“一帶一路”的具體進展,就會支持“一帶一路”建設。
埃及《金字塔報》執行總編輯曼蘇爾·阿布勒阿茲姆說:“曾經,阿拉伯國家的人們了解中國,大部分是依靠西方國家的媒體,這就出現了很多被動選擇的‘事實’。聯盟的成立,可以讓我們真實、客觀地去報道中國的發展成就,報道‘一帶一路’建設為沿線國家和地區帶來的福祉。”
“促進沿線國家地區民心相通”
“一帶一路”新聞合作聯盟理事單位代表共同按下啟動燈,現場大屏幕依次閃現40家理事單位的標識。隨后,畫面靜止在由“BRNN”4個字母和一長一短兩條橙色絲帶組成的理事會標識,“一帶一路”新聞合作聯盟理事會正式成立。
“作為‘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和地區的重要媒體合作平臺,聯盟具有凝聚發展共識、促進各國交流的獨特優勢。”“聯盟將秉持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為核心的絲路精神,向全世界傳播客觀、真實、準確、公正的新聞信息,為促進不同國家和地區之間人民的理解與互信、交流與合作發揮建設性作用。”《“一帶一路”新聞合作聯盟首屆理事會議聯合宣言》中,對聯盟的功能作用,進行了清晰而明確的定位。
“聯盟的成立,能夠促進沿線國家地區民心相通,從而加強相互之間的貿易往來,提升經濟發展動力。”巴基斯坦戰斗媒體集團總裁薩爾曼德·阿里說。
在“一帶一路”新聞合作聯盟首屆理事會議上,“一帶一路”新聞合作聯盟網站1.0版和“一帶一路”新聞合作聯盟新聞信息移動端聚合分發平臺1.0版同步上線。新聞合作聯盟網站致力于為聯盟成員提供多項服務,助力聯盟內成員媒體的互聯互通。移動端聚合分發平臺則會讓更多優質新聞產品,借助移動互聯網獲得更廣泛、更高效傳播。
“先進的信息技術,能夠放大‘一帶一路’新聞合作聯盟的合作協同效應,及時傳播各國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最新成果。”中國日報社總編輯周樹春說。
對聯盟的未來充滿期待
組織大型跨國采訪行動、建立新聞產品互換機制,開設“一帶一路”新聞傳播學位班……近年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媒體交流合作形式豐富多彩,結出累累碩果。
首屆理事會議審議通過的《“一帶一路”新聞合作聯盟理事會運行規則》和《“一帶一路”新聞合作聯盟章程》,明確了聯盟的性質、宗旨和基本職能,規定了聯盟理事會秘書處的工作范圍,明確了聯盟成員的權利和義務,規范了聯盟的運行機制……
各理事單位對聯盟的未來充滿期待,并紛紛表示將在理事會搭建的平臺和框架下,為共建“一帶一路”做出更多貢獻。
“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和今天成立的‘一帶一路’新聞合作聯盟首屆理事會,都給我們的發展帶來重大機遇。我們希望以此為契機,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先進媒體機構和專業人士學習。同時我們也相信,聯盟理事會的成立將創造一個互利互信、帶來更多商業機會的環境。” 荷蘭荷廣傳媒首席執行官杰奎琳·朗普女士說。
科技日報社副社長房漢廷表示,作為40家理事單位之一,科技日報社將在內容、平臺、技術、渠道4個方面為“一帶一路”新聞合作聯盟賦能。
媒體同心,絲路生金。英國每日郵報通用信托集團歐洲貨幣機構投資者公司大中華區總裁汪弘彬說,“‘一帶一路’新聞合作聯盟的成立,只是‘一帶一路’框架下媒體合作走出的第一步。作為聯盟理事單位,我們應當發揮各自力量,去團結更多媒體,為共建‘一帶一路’發揮積極作用。”(記者張煒 董絲雨 韓秉宸 李遠哲)
《 人民日報 》(2019年04月25日 05 版)
責編:袁如霞、朱簫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