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北京現代舞團獲2018北京藝術基金資助項目《北京·我們》首演新聞發布會,在北京香格里拉文化藝術公社召開。
現代舞藝術家、北京現代舞團藝術總監高艷津子,藝術顧問柳青,制作人程青松,演員涂凌,以及北京現代舞團全體舞者亮相發布會。舞者們表演了《北京·我們》的精彩片段。
高艷津子攜北京現代舞團全體舞者于4月30-5月8日在北京中華世紀壇劇場,以沉浸式現代舞劇《北京·我們》與觀眾一起尋夢北京……
不忘初心 讓夢想就會照進現實
提及創作“北京·我們”的初衷,北京現代舞團藝術總監高艷津子這樣回答:因為夢想。
高艷津子提到,畢業后她堅決的選擇留在北京,留下創建北京現代舞團,是因為這個不斷更新的城市每天都在疏離那些放棄夢想的人,所以選擇這個隨時可能被淘汰的地方鞭策自己。
她說,我與北京現代舞團全體舞者及主創團隊一起完成的“北京·我們”的作品,我們希望每位走進劇場的觀眾仍能記起自己最初的模樣,仍然不變最初的追求。
姚晨的夢想是成為舞蹈演員?菜根花涂凌尬舞北京現代舞團
《北京·我們》在創作前期,深入北京的每個角落,對社會各界,各行各業人士進行了走訪,包括藝術家、明星、企業家、白領上班族、工人、快遞員……每個人對于最初到北京的夢想都記憶猶新。姚晨表示,來北京的初衷就是為了跳舞,希望將來有機會成為舞蹈演員。如今,夢想以另外一種藝術形式呈現。
最近憑借《都挺好》菜根花一角大火的演員涂凌(菜根花飾演者),曾在2018年參與舞團舞劇《青春之歌》的演出,此后便一直在北京現代舞團學習現代舞。在《北京·我們》新聞發布會現場,涂凌提到,現代舞的訓練讓她能更好的掌控自己的身體和情感表達,這里就像一個家,每當遇到瓶頸的時候,就會回到這里,重新找回追夢的自己。更打趣的表示,北漂很難,當初以為自己在演員這條路上走不下去的時候,還曾考慮過是否轉型,現在感恩當初的自己堅持夢想。
全新原創4D沉浸式體驗舞劇首登京城
《北京·我們》是《初戀》、《青春·之歌》的升級版,借用電影的概念,如果之前是2D、3D版,這次帶給觀眾的是全新的沉浸式4D體驗,在舞美創意上有巨大的突破。?舞美營造了一個將每個人初來乍到北京的場景,讓記憶以現實的空間呼嘯而至。過去現在和未來一起交匯。北京不再只是一個城市的概念,而是一個共同生長的概念。不要問我從哪里來,不同的人,不同的夢想,匯聚在同一個空間,同一個地平線;在同一個情景進行不同的展現,不同的改變。構建、容納一個虛擬的同自由、同思想、同享受、同呼吸的一個身體劇場。舞者和觀眾用身體、用氣息、用想像共同“沉浸”。
電影美術大師柳青跨界助陣“北京·我們”,共同打造“造夢空間”
此次《北京·我們》舞臺空間由《邪不壓正》、《一步之遙》、《梅蘭芳》、《趙氏孤兒》總美術,國內一線美術大師柳青跨界打造,力求營造全方位沉浸式身體劇場,讓觀眾在別人的故事里看到自己最初的夢。
發布會上,由美術總監柳青設計的主體海報在媒體見證下,由連同《北京·我們》各位主創共同揭曉。
影視界大咖跨界花式打CALL
《北京·我們》由北京現代舞團藝術總監帶領全體舞者,聯合一線設計師共同創作。尋夢的主題也得到了影視界眾多大咖的強烈響應,王小帥、張楊、劉苗苗、李玉、姚晨、黃曉明、何炅、郭曉東、潘粵明、周冬雨、馬思純、梁靜、呂星辰、余少群、瞿穎、黃璐、涂凌、易大千、劉爽、趙鵬、田歌、邱啟明等各界大咖的大力支持。他們紛紛邀請觀眾朋友走進劇場,感受《北京·我們》,其中還有數位嘉賓將親臨劇場,與觀眾共同“沉浸”。
主創聊《北京 我們》:
總導演 高艷津子:我希望通過北京我們,把生活在北京和追逐夢想人的情感得到表達,北京是一個無限大的舞臺,也是實現夢想的地方,北京是因每一個實現夢想人的努力才創建了在世界上的輝煌和屬于我們的北京!
藝術顧問 柳青:北京我們,我想塑造一個共同的共享空間,把想象、現實、不同的時空全融揉在一起,讓大家共同在這個環境里面共同夢想,實現夢想!
技術總監 李鑫舞臺上當燈光亮起的時候,會映照出舞者們追夢的影子,也希望各位觀眾通過本劇能夠看到現在或者曾經奮斗過的樣子。
服裝設計 鐘佳妮:我是北京人,我從小看到的環境就是灰色的墻,紅色的墻,當下的北京是各種有夢想的人涌向了北京,他們心中的顏色也是五顏六色的,我就把這些顏色表達出來,這就是我的作品。
多媒體設計 何龍:北京我們的視頻設計,來自于小時候我未盡的一個夢想,曾經我沒有錢去買這樣昂貴的比例模型,北京我們給了我這樣一個機會,讓我重溫兒時這樣的一個夢,所以我覺得是讓我十分興奮的一個事,現在我希望和大家一起共同完成這個夢。(北京藝術基金供圖)
劇目介紹:
為什么是“北京”?
北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是世界著名古都和現代化國際城市……
為什么有“我們”?
因為夢想,因為情懷,因為“我們”有創造力,要追求更高的人生價值……
北京是“我們”逐夢的舞臺!
“我們”的未來和北京生長在一起,北京對于“我們”既是他鄉,也是故鄉。
“我們”對北京情感千頭萬緒……
因為北京見證了“我們” 五味雜陳的真實故事……
在北京這些來自全國各地各行各業或優秀或平凡的 “我們”中,北京現代舞團的舞者就是其中一員,他們在北京拼搏、舞蹈,用汗水和作品撫慰了無數在北京漂泊的人。
搬家…困境…孤獨…思念…茫然…未來….這是無數個“我們”在北京需要面對的現實和心情。
北京現代舞團從舞者的角度,從最單純的身體情感中看到整個城市的縮影,整個作品就是舞者在北京的心聲,也是“我們”在北京這個燦爛城市的經歷。
《北京·我們》是一群懷揣夢想的從天南海北來到北京的我們,在這個充滿希望的城市里奮斗拼搏,每個人都有不同而深刻的故事,表達著對生命對生活的熱愛和憧憬
在北京,說我們的故事,等你的故事……
2010年懷揣著一顆炙熱的心踏上了這片夢想的土地,我開始奔波在各所學校的考場。那年北京大雪,我18歲,也如愿以償。
2011年我再次踏上這片土地時,已開始在“舞蹈家的搖籃里”搖晃我的夢想,4年的搖晃,似乎明白也似乎迷茫……
2015年北京舞蹈學院畢業后,我加入了北京現代舞團,也正式的開始了“流浪”......
我以為可以像詩中描寫的那樣風流倜儻,可現實的我早已披頭散發,小學課本里的螞蟻搬家,成了我夢想路上真實生活的寫照。從一個角落到另一個角落,從西一路搬到東的痛苦經歷,仍還在持續,我像一只螞蟻,卻又不如一只螞蟻......
只是這顆移動的心還有個叫夢想的東西一直在支撐著它,讓它在無處安放的青春里平移……
—— 陳梓豪
我叫羅天,四川人,大學考上北京舞蹈學院古典舞系,畢業留在了北京……
我喜歡北京的豐富,特別是喜歡認識好多來自不同地方的朋友……
偶然的一天,身邊一位在北京生活的美國朋友對我說“Aloha”,告訴我這是他的故鄉夏威夷特有的打招呼方式。
我說為什么突然想起用這個詞打招呼呢?他說“Alo”意思是臉,“ha”意思是呼吸,如果在他的家鄉朋友間用最傳統的方式打招呼,要臉貼著臉,鼻尖相對,交換呼吸。在中國,通常都是語言的問候,最親近和大眾的方式是握手,好像太不親近了。
我告訴他,中華五千年傳統文化,造就了中國人的含蓄和內斂。在中國,無數年輕人為了夢想遠離故鄉,來到北京,我們通過自己的拼搏實現自己的夢想,對故鄉對親人的思念都在心里,不在語言中。我們也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著這個城市,隨著時代和科技的發展,我們吸納和接收了多元化的文化。科技的日新月異就在我們身邊發生,縮短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火車從綠皮到快車、直達、高鐵,到復興號......
手機從僅僅的通訊到現在的出門必備,淘寶、滴滴、美團、訂票……
中國的支付方式現已超越了歐美發達國家……
我很慶幸,我是“我們”中的一個,為北京的改變付出了一份心力,也見證了北京的變化和故事……
我本也是故事中的一員……更是我自己夢想的全部……
——羅天
我是儲濤,南京人。
曾經的我舒適、安逸,每天過著一成不變、一眼望到老的生活......
許是年少輕狂,許是骨子里的不安分因子作祟,許是覺得人生還有無數可能,許是就想折騰......趁現在,還有時間...還有勇氣...還有夢想...
兩年前,我離開生活了20多年的南京,來到北京追尋心中那個夢想......
好朋友說:辭職去北京,是我見過你所做的最沒把握也是最有勇氣的決定......
我問自己,人生的路上什么是100%有把握的嗎?
我回答不了自己......
人生的精彩,不就是那些“未可知”嗎?不就是那些克服無數困難才得到的一點點回報嗎?
所以我決定改變,為了夢想拼一次!在北京這個不怕從頭來過的地方,開始我新的生活……
北京,有“我”新的故事......
——儲濤
我叫周芯羽,今年24,來自四川。
8年前考上解放軍藝術學院,便懷揣著一顆炙熱的心來到了北京。
完全的不同于其他的藝術學院,軍藝嚴格的體制內學習讓我對生活學習都有了新的認識,但心中好像沒有真正的滿足……
畢業時,我不出意外的沒有選擇繼續體制內的工作,而是跟隨自己的想法做了不一樣選擇。
對,我選擇了自由和舞臺……
我不是北京人,常年漂泊在外,就像氣球一樣,隨風,隨性…… 不安,卻又實實在在的存在……
然而也對北京有了歸屬感……
——周芯羽
“夢里我差點就看到他了”“然后呢?”“我醒了。”
我是一個重慶姑娘,從小與北京就有不可解的緣分,小時候跟媽媽在北京生活過幾年, 那時對于北京的印象,就是那紅城墻,糖葫蘆……
二十多年過去了,終究我還是選擇回到北京跳舞,這座城市很大,我的夢想很小,只是 作為一個流浪者,在天涯的旁邊尋找著自己的天涯,呼吸著北京的空氣,安放著無處著路的青春,堅持著對舞蹈的熱愛,就是為了完成內心最大的夙愿,站在最大的舞臺上,讓從來沒見過我的你,看見我最完整美好的樣子。
小時候的我,終究找不回,我們之間,隔了時間,
為了追尋愛的記憶,我的心在路上,靈魂在夢里,多年不見,都好嗎?女兒很想你,致父親。
——陳佳欣
這里是北京
這里承載多少人的夢想
這里留下多少人的青春
這里有我流過的淚燦爛的笑溫暖的懷抱
這里有著匆匆忙忙的行人
這里每天都有人來和離
這里依然有你有我
人生百態五味雜陳
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
——王珈榕
責編:張陽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