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將舉辦12場推動務實合作的分論壇,并且將首次舉辦企業家大會,為工商界對接合作搭建平臺。眾所周知,對于“一帶一路”海外項目的落地,企業發揮著非常關鍵的作用。近些年來,中國的企業在全球范圍內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從2016年到2018年,進入世界五百強的中國企業數量從110家上升到120家,上榜數量僅次于美國。根據聯合國貿發會議《世界投資報告2017》統計,到2016年,中國已經穩居世界第二大對外投資國,全年對外投資流量1961.5億美元,占全球對外投資流量的13.5%。2017年,中國企業國際化的腳步進一步加大,中國在境外投資的企業超過6000家,近百萬人常年駐外。這些亮麗的數字都表明,這些年在“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中,企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4月22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題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進展、貢獻與展望》的報告。2013年到2018年,中國企業對沿線國家直接投資超過900億美元,在沿線國家完成對外承包工程營業額超過4000億美元,沿線國家對華直接投資也超過了400億美元。由此可見,中國企業家與沿線國家企業家之間的交融和碰撞,產生了新的火花,使得中國企業與沿線國家企業之間的融合變得更加密切,更加映證了“一帶一路”所提倡的核心理念,即“共商、共建、共享”有助于各國發展實現共贏。
大國博弈阻礙企業之間的合作
近些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崛起,中國在全球的影響力與日俱增,這在一定程度上引發了一些國家對于中國的憂慮。美國特朗普政府戰略上的調整,使得中美企業之間的合作變得更加艱難。中國企業在巴基斯坦瓜達爾港,在斯里蘭卡科倫坡港口城、漢邦托特港以及在孟加拉國、馬爾代夫等地的投資觸發了印度人敏感的神經。
這些憂慮致使國際社會上出現一些抹黑中國企業的做法,甚至有在外企業負責人表示,有些投資項目,由于部分國家的部分人士戴著有色眼鏡,就算中國企業在所有競標者中是最有優勢的,也同樣阻止中國企業進入。其實了解中國企業的國家都深有體會,這些年中國企業在國際上不斷發揮產業優勢,確立國際分工的優勢布局。在基礎設施投資領域,取得了節節進步。尤其是在非洲一些地區,提到一些中國企業,特別是大型中央企業,當地往往對他們的企業形象贊不絕口。因此,通過本次論壇的“企業家大會”,有利于沿線國家摒棄對中國企業的既有成見,讓企業家們敞開心扉,增進交流,為今后的合作奠定更好的基礎。
企業“走出去”需要修煉內功
相比于歐美發達國家而言,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歷史并不長,走出去的經驗也不夠豐富,在“走出去”的過程中確實也犯了一些錯誤。這幾年,國家加強了對中國企業走出去的監管,逐步完善中國企業海外投資的監管體系建設。在重大投資的決策過程中,以及在企業海外投資前的風險評估上,國家都在不斷加大投入力度,力爭建設更加高質量的海外投資項目。除了國有企業,近些年民營企業也在加強內功修煉,加快走出去步伐。不管是紅豆集團還是安踏集團為代表的實體業經濟,還是以華為、小米、傳音為代表的新興產業,以及以阿里巴巴、字節跳動等為代表的數字經濟產業,都在海外取得了較快的發展。民營企業紛紛成立全球化領導小組,在企業員工的培訓上加大力度,積極組建國際化人才隊伍,聘用當地的一些員工,以及一些具備跨國管理經驗的工作人員,參與到企業海外投資的實際工作中來。
通過內功的修煉,中國企業逐漸走向正規化、集團化發展。在此基礎上,通過各種不同的平臺建設加強中國企業與各國企業之間的聯系,有利于增強中國企業在全球競爭中的實力。
企業投資應該“因地制宜”
本次企業家大會的舉辦更為重要的一個催化作用,在于可以讓中國企業更加深入了解所在國的企業,更好地實現投資的“因地制宜”。眾所周知,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國情、不同的投資政策和環境,因此企業在投資之前做好充分的功課至關重要。如果在投資之前,同所在國的優質企業實現對接合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企業投資的風險,有利于強強聯合,實現投資的最優化。
與此同時,在中國企業海外投資的過程中,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也應該“因地制宜”。近些年關于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的工作在不斷地推進,每年對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評比也成為大家關注的熱點事件。這背后的深層次原因正是國家對于海外投資的監管不斷完善。通過“因地制宜”地履行企業社會責任,可以讓中國企業更好地融入當地社會,通過做好企業社會責任工作,可以拉近各國民心之間的距離,不管是從事修醫院、學校、凈水設施等公共設施建設,還是捐贈生活必備物資,組織當地的友誼活動,都可以讓中國企業走進當地百姓的心中。當然,這些具體的工作也需要“因地制宜”地推進,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此外,借助所在國的媒體,因地制宜地宣傳企業形象,對幫助企業投資收獲更好效果也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總而言之,只有在諸多領域共同努力,才能讓中國企業在海外投資過程中乘風破浪,積極突破;才能讓中外企業的合作更上一層樓。千川匯海闊,風正好揚帆,中國企業海外投資正駛向又一個繁花似錦的“春天里”,通過本次企業家大會,未來的中外企業合作將更值得期待。
作者:華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院長助理、國資委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黃日涵
責編:吳正丹、姚凌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