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全國鄉村文化繁榮發展培訓班在山西運城市開班

            2019-04-25 11:37:11     來源:海外網

            2019年4月23日,全國鄉村文化繁榮發展培訓班在山西運城市開班。據了解,這是國家農業農村部成立以來全國農業農村系統舉辦的以鄉村文化建設為主題的第一個全國性培訓班。

            來自農業農村部、中央文明辦、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政府、新疆建設兵團農業農村主管部門負責同志、農村社會管理、鄉村文化建設等有關人士,山西省委宣傳部、省文明辦、省委農辦、省農業農村廳、運城市委、市政府、各市文明辦負責人,太原市文明辦及相關縣(市、區)負責人,各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處室負責人,運城市13個縣(市、區)宣傳思想文化系統、農業系統干部160多人參加了全國鄉村文化繁榮發展開班儀式和培訓。

            在全國鄉村文化繁榮發展培訓開班儀式上,中共運城市委書記劉志宏致辭。農業農村部農村社會事業促進司司長李偉國講話。中央文明辦一局副局長王小河、中國農村雜志社總編輯雷劉功、農業農村部農村社會事業發展中心副主任詹慧龍、山西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文明辦主任張峻,省委農辦副主任張軟斌、中共運城市委副書記儲祥好,中共運城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王志峰 、運城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崔元斌出席了開班儀式。農業農村部農村社會事業促進司副巡視員戴軍主持開班儀式。

            劉志宏在致辭中指出,近年來,運城市委深入貫徹山西省委“一個指引、兩手硬”重大思路和要求,以“改革搶先機,發展站前列,各項工作創一流”為總要求,以“走進新時代,建設大運城”為總抓手,在“兩轉”基礎上全面拓展黨的建設和黨的事業新局面。

            劉志宏說,近年來,運城市委把繁榮鄉村文化作為鄉風文明建設的重中之重,打好歷史文化牌,弘揚傳承優秀傳統文化,貼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探索實踐“以基層黨支部為核心、星級文明戶創建為抓手、鄉村文化禮堂為載體、各類道德模范和新鄉賢隊伍為骨干、農民群眾廣泛參與”的鄉村文化建設新路徑。

            劉志宏表示,這次全國鄉村文化繁榮發展培訓班在運城舉辦,既鼓舞了我們繼續探索的信心和決心,也為我們學習借鑒各地鄉村文化建設的先進經驗提供了難得機遇。運城市將把鄉村文化建設不斷向縱深推進,努力創造更多可持續、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讓群眾得到更多更大的實惠。

            農業農村部農村社會事業促進司司長李偉國代表國家農業農村部在全國鄉村文化繁榮發展培訓開班儀式上說,繁榮發展鄉村文化是實現農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迫切要求,需要從思想認識上進一步深化提高;繁榮發展鄉村文化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需要在目標任務上進一步明確;繁榮發展鄉村文化是農業農村部門的應盡之責,需要在行動上進一步增強自覺,在能力上切實提升。

            據了解,運城是全省的人口大市、農業大市和新型工業城市。運城市歷史悠久、物華天寶、人杰地靈,以“人類遠古文化、農耕源頭文化、黃河根祖文化、宗教信仰文化、河東民俗文化和紅色革命文化”為代表的河東文化,千百年來始終影響著中華文明的進程。運城歷史文化資源豐厚,擁有不可移動文物6700多處,歷史文化遺存1600余處,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90處。運城農業生產條件得天獨厚,擁有800多萬畝耕地,年產水果63億公斤,蔬菜51.5億公斤,小麥30億公斤,肉禽蛋產量位居全省前列。

            在為期4天的全國鄉村文化繁榮發展培訓班上,中央文明辦一局副局長王小河、中國農村雜志社總編輯雷劉功,南京農業大學中國農業遺產研究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王思明,農業農村部農研中心社會文化研究室主任、研究員龍文軍,分別以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講好鄉村文化故事、優秀農耕文化的保護傳承與創新發展、用文化振興提升鄉村振興的底色等為題,對全國農業農村管理服務部門的學員進行集中專題輔導培訓。

            有關人士介紹,截止目前,運城市已評選“星級文明戶”87461戶,其中,“五星級文明戶”10430戶、“四星”和“三星”級文明戶77031戶,占到所在村家庭總數的50%。該市鄉村文化禮堂48個已建成使用,正在建設的155個中已有75%即將完工。“一約五會”制度在該市農村發揮出了良好的作用。運城市本土、離土、外來新鄉賢已達 12566 人,初步實現村村都有新鄉賢。累計轉移勞動力就業13.5萬人,該市勞務收入達到230億元,吸引了7000余名在外人員返鄉創辦小微企業1152個,帶動就業2萬人,625名返鄉人才擔任了村“兩委”主干,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鮮血液。運城市創新鄉賢+金融”發展的模式,有28個村成立了新鄉賢資金互助合作組織,795名鄉賢參與,籌集資金總額2260.96萬元。

            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之“魂”,是鄉村振興的精神動力。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鄉村文化建設中,運城市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服務群眾與引導群眾、依靠群眾與動員群眾、滿足群眾需求與提升文明素質結合起來,不斷提升廣大農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著力書寫運城鄉風文明的生動樣本,運城市鄉風文明新實踐成為全國的典型案例。

            4月25日,在全國鄉村文化繁榮發展培訓班上,組織學員進行了現場教學。以山西運城市培育鄉風文明的實踐為案例,現場觀摩了聞喜縣寺底村、溝渠頭村和鹽湖區雷家坡村、西張耿村的鄉村文化、鄉風文明建設。農業農村部農村社會事業促進司副巡視員戴軍做了題為“農業農村系統鄉村文化工作的總體考慮”的專題輔導。

            與此同時,國家農業農村部、中央文明辦等有關司局領導還到鹽湖區龍居鎮雷家坡、西張耿兩個村莊和萬榮縣四望村、靈池村、永利村對星級文明戶創評、鄉村文化禮堂建設、新鄉賢等鄉村文化建設進行了專題調研。

            運城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志峰介紹,持之以恒推進“星級文明戶”創建的基層實踐,以“鄉村文化禮堂”為載體,不斷發揮新鄉賢力量,進一步推進鄉風文明建設,有助于化解社會矛盾,創新社會治理, 凝聚全社會發展共識,努力用良好的鄉風家風、民風促進社會風氣的根本好轉,為“走進新時代,建設大運城”凝聚社會正能量。(劉璐)

            責編:紀愛玲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