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新媒:李顯龍接班人敲定!曾任李光耀首席秘書

            2019-04-24 16:47:32     來源:海外網

            1556092631515667.jpg

            王瑞杰(圖源:聯合早報)

            海外網4月24日電 23日,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宣布對內閣進行調整,財政部長王瑞杰出任副總理。對此,新加坡學者認為,王瑞杰作為李顯龍“接班人”的身份已經毫無懸念。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23日,李顯龍宣布對內閣進行小幅調整,財政部長王瑞杰將出任副總理,并將兼任財政部長。總理不在時他將代理總理職務。而將現任副總理張志賢和尚達曼,則將雙雙卸任副總理職務,并受委為國務資政。這一內閣調整下個月起將生效。

            王瑞杰隨后在社交媒體表態稱,將和團隊一起,竭盡所能履行對新加坡人民的責任。

            王瑞杰FB.png

            王瑞杰社交媒體表態

            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比維爾星(Bilveer Singh)形容,此次內閣調動是本地政治近期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他提到,此前政府一度遲遲不委任第四代領導班子成員為副總理,引發外界對于執政黨內部團結的猜測。但昨天釋放的信號很簡單、明確,即兩位副總理引退,及委任一名新的副總理,所有的注意力都聚焦在王瑞杰一人身上。

            “此次調整只有一項調動,那就是委任新加坡政治最高位的接班人。這個接班人是誰,已經毫無懸念,”比維爾星說道。

            1556092755873217.jpeg

            王瑞杰和李顯龍(圖源:文匯報)

            此前,王瑞杰作為李顯龍“接班人”的身份就已浮出水面。去年11月,新加坡執政黨人民行動黨對外宣布新一屆中央執行委員會成員的職務,王瑞杰被任命為第一助理秘書長。一般來說,擔任這一職務的人選最有可能接任行動黨秘書長一職,并在下一屆大選獲勝后成為新任總理。但當時有分析稱,和王瑞杰同期進入政壇的貿工部長陳振聲,在此次人事調整中被任命為第二助理秘書長,他也被認為是呼聲很高的下任總理人選之一。加上距離大選還有一段時間,當時王瑞杰的“接班人”地位仍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

            王瑞杰早年曾在劍橋大學和哈佛大學學習,取得經濟學學士學位和公共行政碩士學位。曾于1997年至2000年間擔任李光耀的首席私人秘書。在2005年至2011年間任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局長,期間經歷了2008年金融危機的考驗,這段經歷也經常被他在各種采訪中提及。

            1556093006581739.jpg

            李光耀和王瑞杰

            在2011年議會大選后,王瑞杰開始踏入政壇。2011年至2015年期間任新加坡教育部長,2015年至今任新加坡財政部長,并擔任未來經濟委員會(The Committee on the Future Economy)主席這一重要職務,推動新加坡經濟的持續轉型,他被認為是第四代領導團隊中經驗最豐富的一位。

            不過王瑞杰的仕途也并非一帆風順。在2016年5月,王瑞杰在一次內閣會議上因中風而突然倒下,昏迷六天,送醫院經診斷后是由于腦部動脈瘤所致。此次事件不僅令外界對他的健康狀況打上問號,更有人認為其政壇前景一片黯淡。然而在經過7個月的休養后,他奇跡般復原。

            這位“接班人”和中國也有不少淵源。王瑞杰1990年第一次訪問中國,1997年起以時任資政李光耀的私人首席秘書身份,多次隨李光耀訪華,很早就開始接觸中國領導人。王瑞杰在2018年6月訪問南京時表示,中國和新加坡過去的主要合作反映了兩國源遠流長的深厚友誼,新加坡第四代領導人接班后,希望“新朋友也會成為老朋友、好朋友”。(海外網 羅伊晴)

            本文系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海外視野,中國立場,登陸人民日報海外版官網——海外網www.haiwainet.cn或“海客”客戶端,領先一步獲取權威資訊


            責編:羅伊晴、徐亦超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