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來,甘肅省平涼市公安局刑警支隊主檢法醫楊強審核、出具的法醫檢驗鑒定書5000多份。 高康迪 攝
中新網蘭州4月21日電 (高康迪)天天和死人打交道,是不是很刺激?會不會遇上像電影《午夜兇鈴》那樣的驚悚情節?有沒有人跟你玩智力,布很多坑讓你跳?大多數人對法醫的認知,還停留在影視劇里。
“第一次在太平間觸摸尸體的時候感覺‘瘆得慌’。”甘肅省平涼市公安局刑警支隊主檢法醫楊強戴一副眼鏡,說話起話來溫柔如春風,笑起來像個大男孩,十分陽光,很難想象他的工作是“替死尸說話”。
楊強說,現實中,法醫并沒有那么多精心布局的陰謀和反轉,也沒有那么傳奇;工作場景并不都是體面明亮的尸檢室,可能會狼狽不堪地在下水道里摸爬,可能會被惡臭和蠅蛆惡心地干嘔,可能會因為在寒風中工作而生病,可能會在烈日下的尸檢現場而中暑,也可能在尸檢時感染烈性傳染病……
圖為楊強趕往現場工作。 鐘欣 攝
楊強在大學期間經常看一些關于法醫的電影,加之自己是醫學專業,2005年畢業后的楊強通過考試成為一名法醫。今年是他在法醫崗位上的第14個年頭,給500多具遺體進行過尸檢,審核、出具的法醫檢驗鑒定書5000多份。
2007年的5月13日,平涼市華亭縣一處下水道內發現一具高度腐爛的尸體。楊強說,“這是對我感官刺激最大的一次尸檢,我努力鎮定心神。”
“恐懼、惡心,拿著手術刀,我都能聽得見自己的心跳,三個小時后,結果明晰了,我如釋重負”。楊強對這件事仍然記憶猶新,“尸檢完畢,我幾欲作嘔,慢慢挪動僵硬的雙腿,從跪姿坐到地上,再慢慢從地上站了起來。雙手殘留的的氣味怎么洗也洗不掉,整整三天,那個味道才散去。”
“對生死要有一顆敬畏之心。不論逝者的遺體腐敗成什么模樣,我依然會在尸檢后對遺體盡最大限度縫合復原,并鞠躬以告慰逝者的靈魂。”14年來,一份份鑒定報告記錄著楊強的成長,他以“為生者權、替死者言”為座右銘,踐行著法醫的客觀與正義。
“他非常熱心,有一次我的父母要去西安,我臨時加班抽不開身,我就告訴楊強請他幫忙送我的父母去,他二話沒說就答應了,還一直問父母有什么需求”。平涼市公安局視頻偵查大隊大隊長張海龍說,“可能和工作有關,他有點強迫癥,做什么事情都希望‘盡善盡美’。”
一份份鑒定報告記錄著楊強的成長,楊強以“為生者權、替死者言”為座右銘,踐行著法醫的客觀與正義。 鐘欣 攝
2013年楊強入選全國公安機關刑事科學技術青年人才庫,先后榮立個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2017年當選平涼市首屆“我最喜愛的十大人民警察”,今年2月當選甘肅省第五屆“我最喜愛的十大人民警察”。
面對諸多“頭銜”,楊強告訴記者:“‘翻篇了’,接下來,繼續懷一顆正義之心好好工作。生活中,只要一有時間就想陪伴家人,他們是我心靈的港灣。”(完)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