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彭 ○編輯 張亦文
隨著科創板“開閘”日期臨近,各家公募基金都在摩拳擦掌、積極備戰。證監會網站顯示,目前上報的科創板基金數量超過70只,其中8成已獲受理。其中,不少基金公司采取“廣撒網”式布局策略,申報了多只相關產品。比如,招商基金就同時上報了招商科技創新混合、招商科創板三年封閉運作靈活配置混合等3只產品。
那么,科創板基金究竟會采取怎樣的投資策略,對于不少尚未盈利的公司而言,公募基金將采用怎樣的估值、定價方式,又將如何來把控風險?帶著這些問題,記者采訪了招商基金投資支持與創新部總監姚飛軍。
圍繞價值之“錨”合理定價
隨著上交所公布受理及已問詢企業名單持續增多,各家公募基金也在緊鑼密鼓地籌備科創板申報公司的相關研究、定價工作。據記者了解,招商基金早在發行戰略配售基金之時,便已設立科技創新型企業研究小組,專門評估此類公司的投資價值。
姚飛軍表示,研究小組由公司內部各行業研究大組的組長、研究員及具有多年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經驗的專員組成。比如,屬于高端制造領域的科創板股票會首先由一名機械組研究員進行基礎資料的篩選和研究工作,機械組組長和專員進行把關。
“研究小組給出股票的客觀錨定定價之后,這個股票會在公司內部進行答辯,答辯通過后的定價適用于公司內部所有組合。”姚飛軍稱。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有些科創板申報公司尚未盈利,研究小組對于科創板標的的研究體系也會進行一定調整。“我們在研究其他A股公司時可能會重點考慮業績因素,但對于科創板股票,可能就會考慮它的行業空間、市銷率等指標,又或者與國內外對標公司、行業進行比較,最終給出一個合理的評價。”姚飛軍表示。
基金經理對于科創板股票的看法則建立在研究小組的研究成果之上,他們會考慮標的在組合中的配置比例、風險等因素,然后做出報價。基金經理圍繞著研究小組給出的“錨”,在具體投資過程中,可能會有一些浮動調整。
基金經理選股能力面臨考驗
根據相關規定,科創板重點支持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以及生物醫藥等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并允許未盈利企業上市,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對基金經理的選股和風控能力提出了考驗。
“在A股市場上往往各種流派的投資人并存,有些人傾向于做左側,也有人傾向于等待利潤釋放后,進行右側投資,前者往往建立在基金經理對行業或個股的前瞻性比別的投資者理解得更為透徹的基礎上。不同的選擇基于基金經理高低各異的個人能力圈,這也決定了不同基金組合會有不同的表現。”姚飛軍表示。
他認為,對于一些好的科創板標的,必須在上市之初便盡量參與戰略配售,因為這時的投資成本最低;但對于一些質地相對一般的公司,考慮到一年的鎖定期,就需要謹慎考慮是否參與戰略配售。
談及如何辨別一家公司是否屬于好的投資標的時,姚飛軍表示,在公司凈利潤為負的情況下,首先要考慮行業空間及發展增速,并與同行業公司進行對比。
“舉個最簡單例子,比如別的公司毛利率和凈利率是60%和40%,而這家公司分別只有40%和20%,就說明它明顯會跑輸同類企業,如果凈利率低至5%左右,可能產品價格稍微出現下降,就難以繼續盈利。除非公司的市場空間和護城河足夠廣闊,這樣即使暫時利潤率較低,也可能也屬于一家好公司。好公司的標準是不一樣的,具體公司還需要具體分析。”姚飛軍稱。
科創板將重塑A股生態
在姚飛軍看來,科創板的設立將會改變A股市場當前生態,其標簽作用可能會對已經上市的同類型企業起到價值重估作用。
“現在的A股市場中各種投資標的魚龍混雜,很多優質公司并沒有獲得相應的高溢價,核心問題就是信息過于復雜,投資者難以鑒別。”姚飛軍表示。據他觀察,近幾年隨著外資大量流入,一些被外資持續買入的優質股票估值持續提升,就是源于這類公司已經被打上了“外資青睞股”的標簽。
姚飛軍表示,科創板設立后,其不斷清晰的標簽作用會令那些已在A股上市的同類型公司獲得重新定價的機會,也就是說,投資者會在科創板和主板、創業板之間進行橫向的估值比較。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