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海晴 ○編輯 吳曉婧
《圣斗士星矢》是80后、90后共同的回憶,作為80后中歐基金基金經理的周應波也不例外。偶爾在緊張的投研會議上,他會用一句“燃燒吧我的小宇宙”激活全場。
熟悉周應波的人笑言,波哥用3年的時間練出了自己的“天馬流星拳”。
此拳威力有多大?從基金業績來看,周應波成功把握了電子、新能源、計算機等高景氣度行業的爆發期,持續為投資者創造阿爾法收益。以他管理的第一只基金為例,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中歐時代先鋒A累計為投資者創造了104.46%的回報。要知道,該基金成立于2015年11月,之后的市場一直處于復雜的牛熊交替的環境中。就基金管理規模而言,3年時間里他管理的基金規模從不足3000萬元增至近80億元。
這位畢業于名校、曾獲得過機器人大賽特等獎的技術達人一直在不斷精細自己的“拳法”。每個人的能力圈都在逐步擴大,周應波的投資框架也始終在進化。
收益之道
上證報:過去幾年你取得了優異的投資業績,我們先從收益的源頭說起,請問你的投資框架是什么?
周應波:就投資框架而言,我比較重視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結合。我是行業研究員出身,主要研究制造業,例如機械、電力設備和新能源等行業,最初是從自己研究的行業出發挑選個股。每個人能力圈是逐步擴大的,在對全球主要股市變化規律進行總結后發現,市場本身是學習對象,即市場受所在國家宏觀經濟影響很大,具備很強周期性。因此,我在優選個股之外,開始重視自上而下,根據宏觀經濟情況去選擇景氣度高的行業,將行業配置和個股選擇結合在一起。
過去幾年我們好幾次大的判斷都很準確,取得了不錯的投資業績,這說明我們的投資框架本身較為適應市場。在我看來,宏觀經濟變化有其自身規律,當宏觀經濟出現非常強的變化趨勢時,它就會給我們創造獲取阿爾法收益的機會,這是每個人無意識的勞動最終匯聚起來的一股潮流。
上證報:能否結合具體的例子說明一下?
周應波:以中歐時代先鋒這只基金為例,3年半的時間大致經歷了三個投資階段。第一階段是2015年底至2016年二季度,當時宏觀經濟增速逐步見底,權益市場經歷大幅震蕩,行業估值中樞沒有回到穩定的區間。我們主要選擇新能源汽車作為突破口,這也是我長期研究的行業,取得了不錯的投資業績。第二階段是2016年三季度,我們發現宏觀經濟增速出現顯著向上的斜率,這個時候考驗的是對事情持續性的判斷能力,我們判斷2017年宏觀經濟將持續超預期。通常我們作出一個判斷會不斷驗證,確認后我們就堅決執行,因此2016年下半年和2017年主要配置與宏觀經濟相關度比較高的行業。第三階段則從2017年四季度到現在。在2017年底,我們預判宏觀經濟增長非常強的向上斜率或告一段落,2018年的經濟增速將低于預期。但當時市場不斷強化2017年的趨勢,2018年1月銀行、地產股大漲,之后市場出現逆轉。而我們提前兩個季度就開始轉向了,配置上偏向新興成長以及科技股。
投資之術
上證報:在選取個股時,你主要考慮哪些因素?
周應波:首先,相對比較關注上市公司所處的行業在未來一兩年或更長時間的大致走勢,觀察行業本身是較為穩定成熟正經歷周期波動,還是處于早期發展階段未來還有很長的坡要走,希望從中能夠把握住高景氣度行業中具有較強競爭優勢的公司。
其次,重點關注公司是否有清晰的戰略愿景、良好的激勵機制和執行力強的管理層。
最后才會關注公司的財務指標、估值指標。前面兩點最為重要,因為每個公司財務指標和估值水平會有差異,而差異的背后是公司所在行業和管理層的差異,即使短期財務指標并不理想,只要具備前面兩點,長期業績是可以改善的。
上證報:你是如何構建基金組合的?賣出股票的時候有哪些考慮?
周應波:在具體組合的構建上,我們很少做擇時,而是將倉位保持在穩定的狀態。數據顯示,歷史上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的基金經理,做擇時大概率不能取得正收益,我們也并不是百里挑一的擇時高手。同時,我們也希望給投資者清晰的預期,股票型基金本身就是風險較高、波動較大的投資工具,投資者正越來越成熟,將逐漸接受不同產品的清晰定位。此外,我們定期對宏觀經濟進行回顧,觀察我們行業的配置情況,在實際買入時也較為重視市場短期波動。
對于股票賣出時點的選擇,主要考慮以下因素:第一,公司基本面出現變化。第二,行業基本面出現變化,發展軌跡和最初預設情況不再符合。第三,公司估值貴。我們要伴隨優質的公司一起成長,另外一定要把握絕對收益,對于所持倉的個股估值有非常清晰的區間目標。
上證報:從你擔任基金經理以來,市場劇烈波動,你是如何控制基金凈值波動的?
周應波:如果對一個行業或者某一個方向不太確定,我們會采取比較分散謹慎的方法來把握這個行業的投資機會,即使犯錯,損失也比較小。在同等規模基金中,我們持倉集中度屬于中等偏下,不會盲目地追求集中度。巴菲特只持倉10只左右股票,一旦買入便長期持有。但我覺得簡單復制過來是不科學的,這其中存在統計學上的“幸存者偏差”。一個成功的案例背后可能有100個失敗的案例,因為你有可能對很多東西的理解并沒有到位,我們希望循序漸進地往目標靠攏。
在風險防范方面,該防的一定要防,例如要減少非理性交易,定期做數據的回溯;不能防范的堅決不防,比如盲目擇時。如果過多做擇時,實際上是在制造風險,導致踏空或者倉位過高。
進化之路
上證報:從早期管理專戶產品到如今成為公募明星基金經理,你的投資之路是如何一步步進化的?
周應波:角色的不斷轉化意味著投資框架的不斷完善,投資研究是一個不斷學習不斷向前的過程。我比較關注投資框架中哪些東西和市場實際情況不符合,哪些地方可以向市場更聰明的人學習。這幾年我的投資框架一直在完善,以前看制造業更多一些,加上也在騰訊工作過,對科技行業就多關注一些,慢慢地在投資框架中逐步加入消費行業和周期行業。
上證報:在這幾年的投資過程中,你有沒有犯過讓自己深刻反思的錯誤?
周應波:我們始終以宏觀視角指導行業選擇,所以在整個行業配置方面沒犯過大的錯誤。我們更傾向于選擇細分行業的龍頭個股,而在捕捉行業機會時,會首先去把握最主要的投資機會。
我們有的時候沒能抓住行業的最強標的。在選錯標的時,我們往往會把目前的事情按照既定的節奏去做,然后等到新的一輪機會出現時再去把握。同時,定期對所犯的錯誤或者不完善的地方進行總結,修正投資框架。
當這些成功和失敗的案例都放在眼前時,你會發現,決定最終成功率的關鍵在于對公司商業模式、管理層的理解。現在,公司中長期增長的穩定性、持續性已經作為高權重指標放入我的投資框架。
上證報:你管理的基金規模從不足3000萬元到2018年末接近80億元,你是如何應對基金規模持續上升的?
周應波:我管理的基金規模在40多億元時碰到過一些困難,當時市場波動很大,使得基金凈值波動也較大。為此,我們有過一個痛苦的探索,在管理規模從40多億元到70多億元的階段,逐漸建立起一個新的交易框架,才有一個新的動力去放開規模。
當我們覺得規模對于投資框架來說很難受的時候,會主動進行限購。去年管理規模達到80億元時,我們吸取之前的教訓,重新做前瞻性的布局,對消費、醫藥行業加深研究,對單一行業的比例控制更加嚴格,所選范圍更寬泛。去年底我們認為管理規模可以放寬至140多億元,即將發行的中歐遠見基金也進行了規模限制,各渠道總和不超過35億元。
我們也在主動地對投資者情緒進行引導。去年上證綜指2600多點的時候,旗下所有基金全部打開申購,希望投資者在低位買入。歷史上也有過市場情緒比較高亢的情形,對此我們進行了較為嚴格的限購。
后市之見
上證報:你是如何看待接下來市場走勢的?
周應波:今年以來市場的上漲主要是風險偏好的修復,場內投資者交易變得活躍,場外資金持續流入,這是一個持續的過程,一季度反映得比較充分,市場短期進行震蕩整理是正常的。相對而言,不用太在意指數上的機會,核心在于產業結構性的變化,我國經濟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行業的收入雖然沒有大幅度增長,但市場份額向一些比較優質的企業集中,對于龍頭個股較為有利。
此外,在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的大背景下,會出現一批可挖掘的優質標的。如果能夠涌現出一大批新興產業龍頭公司,并帶動中國新興產業的發展,那么中國經濟未來將經歷一段較長時間的高質量增長。
上證報:未來重點看好哪些行業?
周應波:我們看好新能源行業,主要包括新能源汽車和新能源發電。其中,新能源汽車行業未來5到6年有10倍至20倍的增長空間,中國有可能通過這次機遇,進一步提高中國工業制造在全球的地位。目前,新能源車行業的中下游已經出現一批競爭格局相對穩固的公司,目前到下半年仍將是這個行業非常好的布局時機。我們還看好5G和消費電子行業。隨著信息通訊網絡基礎設施的逐步搭建,未來硬件端和軟件端會有進一步的創新,VR、AR目前看來可能偏概念和主題,但是經過3至5年的發展,會逐步進入實踐階段。此外,在人口老齡化程度加深的背景下人力成本不斷上升,服務業可能會有較大發展空間,例如醫療服務業。
責任編輯:陶然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