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科創板特供丨這300萬投資者 究竟有哪些特征?

            2019-04-13 15:27:27     來源:上海證券報

              劉昌源  

              2年證券交易經驗加上有50萬資產,科創板的硬門檻將1.4億股民拒之門外,僅剩300萬人具備開通科創板權限的資格(數據源于投保基金及上交所)。

              這300萬人究竟是什么樣的一群人?他們的投資偏好及需求有何特點?在尚無官方全樣本統計的情況下,有券商已展開調研分析,期待精準畫像。

              平安證券經紀業務事業部網金中心UED團隊完成了一項科創板用戶調研,對科創板適格客戶的典型特征、權限開通的動機、對于科創板的認知及需求等方面進行統計分析,描繪出科創板客戶的生動畫像。

              字體大小與特征頻率沒有嚴格關系

              上圖關鍵詞反映了科創板開戶客戶的典型特征:男性投資者占比超過八成,42%的投資者在41-50歲之間,超半數客戶炒股經驗在十年以上,購買過投顧組合等增值服務的客戶占比近50%,曾經在股市中吃過虧,尊重專業但不盲從,自主決策又愿賭服輸,相信價值且目光長遠。

              享受激情還是細水長流?

              平安證券將開通科創板權限的客戶大體分為“來者不拒型”、“享受激情型”、“細水長流型”三類。

              來者不拒型占比25%,認為自身條件滿足、有資格開,就去開通。

              享受激情型占比15%,這類投資者看好科創板的短期賺錢效應,主要想參與打新。

              細水長流型占據60%,既看好短期賺錢效應,也希望埋伏一些有中長期投資價值的股票。

              市場不乏對于科創板遭到惡炒的擔憂,但從此次調查結果來看,雖然開戶動機各異,但投資者普遍認同科創板是一個高風險高收益的市場,看好科創板的短期賺錢效應,對于長期則保持謹慎樂觀態度,優質企業還需要時間去沉淀。大部分用戶準備以小博大,前期只打算投不超過兩成倉位進入科創板。

              具體案例來看,“細水長流”典型投資者何先生表示,前期已經主動搜集科創板政策、規則、專業分析、投資者觀點等信息,對于科創板有了自己較成熟認知。認為除了短期行情有紅利,長期會有優秀企業被挖掘出來,自己也希望能埋伏到好票。何先生表示后續會持續關注科創板信息,多渠道主動搜集新動態、擬上市企業的新聞、公司基本面、經營業績等信息,已準備從普通A股投資中拿出少量資金,開市即投入科創板。

              投資者要點什么“菜”?

              科創板將試點注冊制等諸多制度改革,相應的,投資者對于科創板服務的需求也有提高。

              在投資者看來,能夠獲取對科創板投資的充分討論、知名人物或意見領袖對于科創板的分析、科創板投資技巧等信息只是必備的基礎服務。要提升投資者的滿意度,還得有更多的服務和“菜單”:他們更希望看到對于政策的解讀、實時資訊、科創板百科、風險預警、打新提醒等標準化內容。

              圖片源于平安證券

              “打新已經有提醒了,但是科創板的打新服務可以有提前量,可以多一些擬上市企業的資訊、新聞等,幫助投資者提前了解。”某投資者表示。

              目前來看,除了已有券商推出7*24小時受理開通權限服務;編制各類科創板開戶打新攻略;更有券商密集發出科創板企業的研究報告;還有一些券商則在交易策略上做了開發;此外,有券商在著手對接科創板基金,不滿足科創板開通權限的投資者就可以選擇一些公募基金參與投資。

              平安證券提醒,科創板股票交易規則有諸多變化,選股擇時難度加大,企業退市風險也將提升,一位投資者即便滿足適當性要求,也難以確保對于科創板風險特征的認識符合預期。勤學習、多觀察,強化風險認知,是做好科創板投資的前提。

              其次,投資者需要更多來自專業機構的支持,包括投資咨詢服務、科創板公司資訊等。科創板將是一個由機構投資者主導的市場,大量投資者需要改變業已形成的單打獨斗的投資決策習慣,盡可能尋求專業投資顧問的支持。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責任編輯:王棟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