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產后抑郁患者:“我真的不配做母親嗎?”

            2019-04-13 10:21:11     來源:中國新聞網

              【社會37度】

              編者按:這里的文字沒有浮華,沒有空談,沒有“標題黨”。信息轟炸的網絡時代,我們只希望安靜記錄身邊的故事,關注冷暖人生,帶你觸摸社會的體溫。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4月13日電 題:產后抑郁患者:“我真的不配做母親嗎?”

              作者:楊雨奇

              初為人母,本該享受人生新階段的喜悅。然而,有些新媽媽卻陷進了莫名的失落、悲傷,甚至絕望。

              育兒負擔、易怒脾氣、激素變化……這些身心疲憊的新媽媽們,站在情緒的平衡木上質疑自己:“我是不是真的不配做一個母親”?

            資料圖 陳超 攝 圖文無關

              “孩子的所有問題,均因我而起”

              2017年1月31日,晶晶從產后的麻醉劑中蘇醒,忍著腹部劇烈的疼痛,她焦急地等著看一眼自己期待已久的寶寶。

              然而,這份期待很快被前所未有的悲傷吞噬。走出產房看到兒子的瞬間,晶晶崩潰了。

              “右耳外耳道閉鎖,耳廓缺失,天生小耳畸形”。這個在晶晶肚子里住了十個月的男嬰,帶著一只不完美的右耳闖入了她的人生,擊潰了她初為人母滿懷的驕傲和希望。

              “因為孕期坐了飛機?還是因為家里養了貓?”種種疑問盤踞在她的心里,帶給她種種自責與懷疑。

              孩子出生后,晶晶徹夜難眠、不斷哭泣、長時間的情緒低落讓她整日都躺在床上,不想做任何事,甚至不愿多看一眼孩子。

              終于,在寶寶出生5個月后,晶晶于2017年6月在北京回龍觀醫院確診為產后中度抑郁。

            晶晶在北京回龍觀醫院確診抑郁癥 受訪者供圖

              何為產后抑郁?廣東省心理衛生協會心理健康促進與管理委員會秘書長胡三紅給出定義:產后抑郁屬普通抑郁癥的一種,只是發生的節點有所不同,兩者均為情感性精神障礙疾病,常伴隨焦慮發生。

              在胡三紅看來,晶晶表現出的自責與焦慮,就是典型的產后抑郁癥狀。“即便醫生已無數次告訴我,這種疾病的形成機理尚不明晰,也否認了我所有猜測。但心里的罪孽感揮之不去。”

              “我不配做你的母親”

              和晶晶不同,王燦的孩子從2018年11月出生至今一切正常。但作為一名29歲的北漂媽媽,她卻對女兒充滿愧疚。

              “沒有給孩子掙到北京戶口,沒能為她買一套房,沒能給她最好的生活條件……”看著尚在襁褓中的女兒,王燦想到的只有十年甚至更遠以后,她將面對的重重困難。

            資料圖中新社發 崔楠攝 圖文無關

              “我知道這都是莫名的擔心,但我抑制不住去想。”糾結在負面情緒中,王燦開始害怕孩子:“她對我笑,我就自責自己不配做她的媽媽。她對我哭,我更覺得萬劫不復。”

              很快,情緒開始作用于王燦的行為。排斥喂奶,回避和孩子接觸,甚至給女兒換尿布、穿衣服都是挑戰,需要王燦深思熟慮后才能去做。做完以后,她又自責不已:“為什么我連這種小事都無法完成?”

              2019年2月,帶著內心的恐懼,她來到北京安貞醫院精神科,確診為產后重度抑郁。

              對此,胡三紅分析,類似王燦和晶晶這樣持續的自罪感,正是產后抑郁的臨床表現之一。此外,若產后4周還出現思維渙散、體重顯著下降或增加、失眠或睡眠過度、甚至反復出現自殺的想法,且持續時長在2周以上,就基本能判定為產后抑郁。

            王燦在北京安貞醫院確診抑郁癥 受訪者供圖

              “我不能帶著孩子一起死”

              確診產后抑郁時,晶晶尚在哺乳期,無法即刻服藥。帶著病例單,她回到家中繼續著同樣的生活,但抑郁情緒卻變得愈發嚴重。

              “很多時候,我都想帶著孩子一起從樓上跳下去。”晶晶回憶起自己給兒子喂奶的一幕:

              看著兒子在懷里吃奶后偏著頭睡去,殘缺的右耳暴露在晶晶眼前。彼時一個人在臥室的她情緒突然失控,眼淚沖刷而下,望向窗外的那一刻,帶著孩子一同結束生命的念頭滾滾襲來。

              對晶晶來說,兒子右耳缺陷成了無法解決的問題;而在王燦看來,不夠富足的生活條件也是擺在兩代人眼前無從下手的困局。

              事實上,近來因母親罹患產后抑郁,帶著孩子走向極端的案例并不鮮見。2018年7月,廣東東莞一名女子罹患產后抑郁跳河,幸被警方救回;9月,浙江金華一名38歲的媽媽帶著自己的新生兒自殺跳樓……

            資料圖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圖文無關

              這是一個不可小覷的數字。有調查數據顯示,60%到80%的女性在孕期和產后會有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緒,接近20%會發展為臨床抑郁癥。

              胡三紅的接診情況也印證了這一結果。他介紹,平均每個月,他接診的產后抑郁癥患者就有50人左右。在他接診的所有抑郁癥患者中,產后抑郁人數達到了30%以上。

              “孩子是無辜的,沒道理陪我一起死。再說我死了,父母怎么辦?”王燦解釋她沒有走向極端的原因。但遏制這個想法并不容易,為此,她甚至被送進醫院接受電擊治療。

              據王燦回憶,自己坐月子時,在帶孩子的問題上與婆婆發生分歧。兩人激烈爭吵后,王燦開始扇自己耳光。被家人制止后,她又抱著孩子沖進陽臺。丈夫見勢難以控制,遂將她送進醫院。

              王燦被要求立刻住院,為了緩解情緒,醫生對她施行了電擊治療:

              “全身麻醉后,兩根電線貼在太陽穴上,等我再醒來,很多事情都不記得了。”王燦說。電擊治療持續10分鐘,麻醉后感覺不到疼,蘇醒后腦袋眩暈,開心和悲傷的事都記不起來,但焦慮卻能得到釋放。

              而這樣的電擊治療,王燦在一周內做了4次。

            資料圖 某醫院婦產科內 圖文無關 芊燁 攝

              “勸我想開點,就好比勸一個殘疾人多運動”

              在王燦看來,導致自己陷入產后抑郁泥潭的另一大因素,是丈夫的“喪偶式育兒”。

              “下班回家打游戲,不會幫著做家務,帶孩子也只會陪著玩。”王燦抱怨著丈夫對家庭的漠不關心。

              她也曾試圖與丈夫溝通,但得到的回答卻是:“我又沒有產假,你在家就多做點。”為此,王燦已記不清和丈夫發生過多少次爭執:“半夜誰起床哄孩子,誰去給孩子換尿布,我們都能吵起來。”

              但更讓王燦寒心的,是當自己確診產后抑郁后,丈夫乃至全家沒人能給她一句安慰:“所有人都說我想多了,所有人都認為我是矯情。”

              她仍然記得自己抱著孩子哭著喂奶時,正在一旁擦地的婆婆突然沖她吼到:“是我們做了什么對不起你的事嗎?你到底覺得你委屈什么?”

            資料圖 某地育兒所里的嬰兒器具 圖文無關

              王燦也不明白自己在委屈什么,她不知道自己為何出現產后抑郁。

              “目前科學上對產后抑郁的成因并沒有結論,但其中一項影響因素是產婦生產后,由于孕激素、雌激素等分泌指標下降,這很容易導致產婦走向抑郁。”胡三紅說,大眾應該理解產后抑郁是一種疾病,不是常人理解的不開心,意志力薄弱。

              而在晶晶看來,即便家人都接受了自己的產后抑郁,“但接受不代表理解”。晶晶說,包括丈夫在內,家人會故意對這個病避而不談,但卻并不知道應該怎樣去照顧一個得病的媽媽。

              “你不要想太多了、你要堅強……”這樣正常人看來的好心鼓勵,在晶晶看來,卻成了一種責備和不解:“你勸我想開點,就好比勸一個殘疾人多運動。”

              胡三紅表示,作為家人,首先要做的就是正視這個疾病,鼓勵他們積極就醫,有必要應陪同其接受心理治療。在生活上應幫助新媽媽緩解帶孩子的壓力,杜絕“喪偶式育兒”,讓新媽媽感覺自己有依靠,被關心。

              “我不需要無時無刻的陪伴,我也不用你給我雞湯鼓勵。如果可以,在我睡不著的時候陪我說話,在我流淚的時候給我紙巾,讓我感到被需要和關愛,這就夠了。”王燦說。(應受訪者要求,文中晶晶、王燦均為化名)(完)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