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驕 ○編輯 陳羽
跌宕起伏的匯市,牽動著方方面面。去年,讓那些利用境外低息環境融資的企業感到不安的是,美元指數一鼓作氣沖上97.7,在岸人民幣對美元跌幅達5.43%,一度退守6.9一線。這導致企業償還美元債的成本陡增,帶來極大的匯兌損失。如今,這些損失已體現在部分上市公司的年報中。
匯率錯配侵蝕企業利潤
那些美元負債較多的企業首當其沖身陷匯兌損失“災區”。據上證報統計,截至4月9日,已有1043家上市公司披露2018年匯兌損益,其中,匯兌損失超10億元的中國國航、東方航空、南方航空、萬科A等4家企業均不同程度受到拖累。
東方航空年報顯示,2018年凈利潤為27.09億元,由于美元對人民幣升值導致的匯兌損失則高達20.4億元。該公司解釋稱,業績波動的主要原因在于美元匯率大幅波動情況下,美元負債產生的較大金額的匯兌損益影響公司當期利潤。截至2018年12月31日,東方航空外幣帶息債務總額折合人民幣為400.82億元,其中美元負債占比為71.14%。
境外融資最主要的風險正來自于匯率的錯配。從產生匯兌損失的公司年報中不難發現,匯率錯配使一些依賴境外融資又以人民幣為主要收入來源的公司面臨一定財務壓力,人民幣匯率的回調削弱了這些公司的償債能力。
以新奧股份為例,目前公司業務主要在境內,2018年實現凈利潤13.21億元。其年報顯示,財務費用同比增長38.38%,主要原因是公司因收購Santos的10.07%股份產生4.285億美元借款,且公司出口業務大部分以美元結算,因匯率變動產生匯兌損失2.14億元。
數據顯示,在遭匯兌損失的超300家企業中,房地產行業占到近7%,萬科A、招商蛇口、新城控股、陽光城的匯兌損失分別為13.2億元、5.36億元、4.16億元、2.55億元。市場人士表示,由于境內融資渠道的收緊,一些內資地產企業境外融資需求旺盛,而未來將用人民幣營收來償還美元債務。
萬科A發布年報顯示,為配合公司整體戰略推進、各類業務開展,公司通過多種方式在境外籌措外幣資金。2018年萬科A有7.94億美元債券到期,同期該公司發行美元債券22.37億美元。從2018年二季度開始人民幣對美元、港元跌幅較大,導致公司匯兌損失增加。
風控意識顯著提升
當然,匯兌風險并非無法避免。經受過去年人民幣匯率劇震的歷練,不少企業已經“覺醒”。Wind數據顯示,2018年已有逾百家上市公司發布公告,開展相關外匯衍生品業務進行套期保值,而在2017年僅為50多家。
即使匯兌損失排名靠前,也不意味著發行美元債的這些公司沒有進行套期保值。“公司目前有4.285億美元借款,人民幣匯率走弱會讓公司產生非付現的匯兌損失,影響報表利潤,但公司正積極商談匯率掉期等方案,減少匯率波動對公司利潤產生的影響。”新奧股份在上證e互動平臺上回應了投資者疑問。
對于2019年仍有大量融資需求的企業而言,外債轉內債或是明智之舉。東方航空年報顯示,2018年公司拓寬融資渠道,通過發行超短期融資券、人民幣貸款等方式開展人民幣融資。截至2018年底,美元債務占該公司帶息債務比重降至21.51%。
資金壓力最大的可能還屬房地產企業。萬科A在年報中強調,為持續控制中長期匯率波動風險,公司堅持對外幣資產/負債匹配性、期限結構、境外流動性風險等進行動態管理,采用自然對沖及適時購買套期保值工具管控匯率風險敞口。
對企業來說,匯率風控是大勢所趨。市場人士建議,企業應采取匯率避險一貫制,不能因為匯率短期的升值或貶值而改變套期保值策略,這樣才能確保利潤水平平衡。
外匯專家韓會師表示,在當前在匯率彈性增強的背景下,企業必須對匯率風險敞口管理加以重視,無論對于企業的穩健運營,還是對于外匯市場的長期發展,利用衍生金融工具進行套期保值有百利而無一害。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