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股市回暖提升私募調研熱情 看好成長投資主線

            2019-04-09 07:31:41     來源:上海證券報

              ⊙記者 王炯業 ○編輯 吳曉婧

              今年以來股市持續回暖,私募機構的調研熱情也不斷升溫。統計顯示,3月份無論是參與調研的私募機構家數還是調研的次數都創年內新高。

              業內人士表示,今年以來股市快速回暖,板塊輪動明顯,結構性機會不易把握。在此背景下,為能及時跟上市場節奏,私募機構只有通過加大調研力度,來尋覓更具潛力的股票。此外,私募密集調研也可能在為二季度的投資布局做準備。

              為跟上行情節奏 私募加快調研步伐

              今年以來三大股指持續上漲,上證綜指漲幅已超過30%,行情反彈的速度與力度超出了許多投資者的預期。為跟上行情的節奏,私募機構明顯加快了調研步伐。

              Wind統計顯示,4月1日至4月8日,共有174家私募機構參與了上市公司調研,而去年同期只有117家。

              私募4月初高漲的調研熱情只是3月份熱度的延續。統計顯示,1月份有459家私募機構參與了調研,2月份因春節長假,數量減少為292家。到了3月份,參與調研的私募機構數量達到568家,創今年以來新高。

              私募的熱情在調研次數上表現得更為明顯。統計顯示,今年1至3月,私募機構調研的次數分別為780次、486次和1042次。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大型私募機構調研的積極性更高。從3月份的調研情況來看,調研總次數排名前十的私募機構中不乏知名的百億級私募機構,包括敦和資產、淡水泉投資、星石投資等。

              “私募加速調研,可能是為了跟上市場節奏,也可能是在為新發產品充實股票池。”有第三方私募研究人士表示。

              上證報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各大知名私募都在加速發行新產品。邱國鷺率領的高毅資產至少發行了10只股票策略基金,王亞偉所管理的千合資本、裘國根帶領的重陽投資、前明星公募基金經理任澤松擔任總經理的集元資產、前澤熙投資總監史朝興去年組建的上海慈陽投資,均于近期成立了新產品。

              緊盯績優成長股

              從今年以來的調研情況看,私募機構偏愛中小創公司。

              Wind統計顯示,截至4月8日,年內獲得私募機構調研最多的10家公司分別是匯川技術廣聯達珀萊雅勁嘉股份邁瑞醫療榕基軟件珠江啤酒恩華藥業TCL集團滬電股份,它們獲得的調研數量依次為106家、74家、65家、51家、42家、35家、31家、31家、31家、31家。

              顯而易見,上述上市公司中,除了滬市的珀萊雅以及深市主板的TCL集團,其余均為中小創公司。

              換一個角度來看,一些大型私募的調研也集中在中小創公司。統計顯示,截至4月8日,今年以來星石投資共調研了25家上市公司,其中有17家屬于中小板。又比如,景林資產共調研了19家公司,其中只有2家為主板公司,其余17家均為中小板公司。

              市場觀察人士表示,今年以來中小創公司之所以持續受到各路機構青睞,一方面,源于此前這類公司跌幅較深,資產性價比大幅提高;另一方面,在科創板等政策紅利帶動下,智能制造、5G等新興行業的風險偏好快速提升,而這些行業中的公司很大一部分集中在中小創。

              星石投資日前也公開了調研思路,表示目前調研主要集中在科技板塊,長期看好這類公司的投資機會。具體為四個方面:一是已具備全球競爭優勢的高端制造業,比如新能源汽車產業鏈、5G產業鏈等。二是受益于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先進制造,比如自動化設備、自主可控、云計算等。三是新模式和高效率的互聯網企業,比如互聯網金融。四是受益于人口老齡化程度加深的行業,比如醫藥生物。

              今年一季度私募調研情況

              今年以來獲得私募機構調研最多的10家公司

            責任編輯:曹婕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