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晉靈 ○編輯 朱茵
近些年來,對于參與債券交易的金融機構來說,國債期貨可謂不可或缺的套保工具,在投資中發揮了較強的助攻作用。從券商到基金,從私募到公募,國債期貨似乎在機構投資者心中的分量越來越重。
作為中國債券市場從業最久的深度參與者之一、從陽光私募轉向公募基金的“第一人”,鵬揚基金創始人兼總經理楊愛斌對國債期貨的套保功能有著較深的認識。
2016年有個案例給楊愛斌留下了深刻印象。2016年9月至10月,在債市結束史上最長牛市、轉入大調整前夕,鵬揚基金成功利用國債期貨進行套期保值,安穩度過市場牛熊轉換。其實在2016年9月初,鵬揚基金就敏銳地把握到了貨幣政策轉向的跡象。鵬揚基金在2016年9月中旬就開始減倉,同時通過國債期貨進行對沖,最終成功在市場頂部出清債券。
除上述例子以外,楊愛斌還向上證報表示,鵬揚基金的專戶產品,每年創造的阿爾法收益超過大約40BP,而這40BP就是由于運用了國債期貨的結果。
基金公司并不是唯一參與國債期貨交易的機構投資者,不少券商也在國債期貨市場獲益匪淺。在運用國債期貨控制倉位方面,中信證券在近些年的交易中也積累了不少心得。
中信證券固定收益部自營交易主管張惠梓向上證報表示:“從券商角度看,運用國債期貨,可以讓倉位控制更加便捷。”
據她分析,對于擁有大量債券資產的自營投資賬戶來說,很難快速根據市場變化調整倉位。假設只有100億元的資產,可能兩三天就可以完成調整,逐漸實現加倉減倉;但假設有1000多億元的資產,在市場波動的情況下,單純依靠現券的調整很難保護頭寸風險。而通過國債期貨進行套期保值,則能極大對沖市場風險,讓倉位控制更加游刃有余。
目前,國內國債期貨市場的發展空間還很大,不少機構投資者,如銀行、保險等現券持有主體,尚未參與國債期貨市場的交易。很多業內人士也在期盼包括30年期國指期貨和國債期權等新產品的推出,從而可以進一步完善交易投資策略、更好地規避市場風險。
“目前,我們公司的客戶很多是保險公司和一些商業銀行的理財子公司,而銀行作為國債現貨的主要參與者,卻不能參與到國債期貨的投資,因此很多投資人還是受到限制的。由于這些重量級機構投資者未參與進來,導致國債期貨市場的深度和廣度還不夠,國債期貨市場參與主體不全,市場總持倉量還不夠高。希望未來這些可以進一步改善。”楊愛斌表示。
張惠梓則表示:“從健全收益率曲線的角度來說,我們更加期待30年期國債期貨品種。其實從全球其他市場來看,國債收益率曲線中,30年期國債的收益率曲線是最陡峭的一個。投資者越來越期待30年期國債期貨這個品種,因為它不僅可以直接管理超長國債收益率的風險,還可對一些永續債和長期信用債有一定的對沖套保作用。”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