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郵稅稅率明日下調
藥品等商品進口將擴大
|
本報記者 包興安
“對那些與人民群眾息息相關的商品,要切實降低行郵稅稅率。”4月3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要求,“有關部門下一步還要研究,如何把國內進口日用品價格降下來,讓老百姓嘗到更多的甜頭。”
會議決定,從4月9日起,調降對個人攜帶進境的行李和郵遞物品征收的行郵稅稅率,其中對食品、飲料、藥品等商品,稅率由15%降至13%;紡織品、電器等由25%降為20%。
有專家介紹,行郵稅是行李和郵遞物品進口稅的簡稱,是海關對入境旅客行李物品和個人郵遞物品征收的進口稅。
“行郵稅涉及面較廣,主要涵蓋與廣大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商品領域。”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付一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降低行郵稅稅率,將有助于這些領域商品進口的擴大,進而更大程度地滿足國內消費者的消費需求。
付一夫認為,當前,我國居民消費正在向個性化與多樣化方向轉變,而對于健康飲食、醫療康復、信息通信、文化創意等領域優質特色商品和服務的消費需求持續高速增長。但客觀地說,國內企業在技術、創意、營銷模式等方面仍與國外有一定差距,相當一部分商品和服務不具備比較優勢。例如在高端藥品、高品質保健品、文化體育、旅游住宿等領域,我國與美國、德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差距較大。此時,降低行郵稅引起的進口擴大,勢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對國內消費市場起到補充作用,進而滿足我國居民不斷增長的消費需求。
付一夫表示,從長期看,降低行郵稅還能間接促進我國相關產業的優化升級。一方面,高質量進口商品自帶正向的技術外溢效應,相當于將國外先進的研發與生產成果分享至國內,由此可供國內廠商與勞動力學習參考,進而降低我國產品研發的風險,讓國內相關產業更快地達到技術進步與轉型升級的目的;另一方面,進口商品的大規模涌入,不可避免地引發國內市場更加激烈的競爭,短期來看很可能會給部分國內企業帶來較大壓力。不過,這也可以產生一種倒逼效應,進一步增強本土企業研發投入、技術改進與創新的積極性,使自身競爭力得以提升,并在國際市場上占據一席之地。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