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養老新時代來啦!從“儲蓄養老”到“投資養老”

            2019-04-05 19:38:30     來源:上海證券報

              權威、深度、實用的財經資訊都在這里

              雖然還沒有真正變老,但對于廣大60后、70后甚至80后來說,養老絕對是一個繞不過去的話題。

              日前,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年鑒主辦的“2019第十四屆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年會暨資產管理高層論壇”上,多位嘉賓認為,目前中國正在步入養老新時代,已經從“儲蓄養老”逐步轉向“投資養老”。

              相關業內人士表示,在養老新時代,養老金融發展潛力巨大,而私營養老金將會成為推動養老金融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未來,公募基金更將在養老金融體系中發揮重要作用。廣發基金資產配置部總經理助理尹海影表示,中國13億人的養老事業是一個不容小視的問題,解決這一問題也將給資管行業帶來不可限量的發展機遇。

              “如果投資者每月拿出1000-5000元進行養老投資,這些長期穩定資金的配置足以改變行業發展格局。公募基金由于透明、穩定、獲取阿爾法能力強,以及具備長期資產配置的優勢,也更容易成為解決養老問題的市場標桿。”尹海影表示。

              養老新時代大幕開啟

              近幾年來,我國大力發展多層次養老金體系,從社保到企業年金再到職業年金,均取得了不菲成效。

              究其背后原因,一方面是國家相關政策落實促使養老金規模增加;另一方面是隨著養老意識提升,普通投資者也逐漸通過保險、基金等養老金資產管理產品開展投資。

              但目前我國的養老金體系仍面臨挑戰。從橫向對比來看,我國養老金體系整體發展水平較歐美等發達國家的差距較大,發達國家較低的居民儲蓄率也印證了其養老金體系的發達。

              在銀華基金業務副總經理、固定收益投資總監姜永康看來,我國發展多層次養老金體系的過程,本質上是一個從“儲蓄養老”走向“投資養老”的過程,這也意味著未來將會發生兩點重要變化。

              一方面是資金屬性的變化。在“儲蓄養老”的模式下,大部分養老資金主要以銀行存款的形式存在。

              “存款主要追求的是流動性、安全性,具備低回報率、固定收益、短期限的特征。而養老金投資的期限較長,因此可以承擔更大的短期波動,最終獲得更高回報率。”他表示。

              姜永康還表示,另一方面的變化屬于融資體系的變化。

              “儲蓄養老”模式下,銀行為主的間接融資體系發揮主導作用,其對實體經濟的支持通過銀行信貸等形式實現。而養老金投資作為一種長期投資模式,可通過資本市場進行直接投資,從而進入銀行信用體系難以滲透的領域。

              同時,這種方式可與銀行的資產定價體系形成互補,提高金融體系對社會資源配置的效率,讓長期穩定的資金流向投資回報率高的優秀企業,讓金融回歸本源,提高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

              養老金融將成主力

              隨著國內的養老進入新階段,養老金融也迎來巨大發展前景。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險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指出,養老金融之所以具備巨大發展潛力,主要是因為以下四方面原因:

              一是人口老齡化嚴重。2050年我國60歲以上人口占比將超過三分之一,人口結構變化將改變金融市場格局。

              二是養老資產總量不足。我國養老金的資產缺口非常大,但中國三個養老支柱積累的資產占GDP的比例較有限。

              三是養老金體系結構失衡。目前許多國家都致力于養老金結構改革,公共養老金和私營養老金發展較為均衡,共同為民眾提供退休收入,但我國大部分民眾的養老金主要來源于基本養老保險這一公共養老金,而來自于第二、第三支柱的私營養老金微乎其微。

              四是我國儲蓄率偏高,發展養老金融具有可行性。目前中國的總儲蓄率約為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

              “因此,必須大力發展私營養老金以增加養老資產,其可以進一步改善養老金體系結構失衡的問題,并緩解基本養老保險面臨的壓力。據國際對比研究表明,私營養老金發展更為充分的國家,其養老金制度往往更穩健。”朱俊生進一步表示。

              業內人士表示,整體來看,發展養老金融一方面可為金融市場提供長期資金,重塑融資結構;另一方面則可以培育機構投資者,重塑投資者結構。

              “中國養老金融發展潛力巨大,要以養老金體系的結構性改革為切入點,私營養老金將會是推動養老金融長遠發展的重要力量。”該人士進一步表示。

              好看,你就點一下!

            責任編輯:李鐵民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