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一季度險企增資發債忙 “補血”超500億元同比翻番

            2019-04-04 07:59:11     來源:證券日報

              今年一季度,險企密集通過增資、發債等方式補充資本金。

              整體來看,險企一季度發行補充債的額度遠高于股東增資。

              一季度銀保監會批復了4家險企的資本補充債發行計劃,審核通過中國人壽、平安產險、珠江人壽、百年人壽發行資本補充債券,合計發行規模不超過人民幣505億元。

              具體來看,中國人壽獲批發行規模最高,達350億元,為成為險企發行資本補充債券以來的最大單。其次是平安產險發行100億元,珠江人壽發行35億元,百年人壽發行20億元。

              從險企股東增資的情況來看,已獲批增資的險企以及擬增資的險企包括華泰保險、法國再保險北京分公司、北大方正人壽、國元農業保險、橫琴人壽,這5家險企合計增資26.1億元。

              對于險企今年密集增資發債的原因,多位業內人士表示,主要有以下幾大原因:一是部分中小險企由于資本金不到位,掣肘業務發展,急需增資、發債等方式緩解償付能力壓力,比如珠江人壽、百年人壽等;二是部分險企雖然償付能力充足,但為給業務發展提供更多的后勁,也持續補充資本,比如中國人壽等。此外,除上述原因之外,即將實施的新會計準則也對險企償付能力有一定影響。

              從中小險企來看,2018年以來,隨著行業新一輪轉型的推進,特別是部分人身險公司在2016年以來銷售的中短期業務,在2018年、2019年逐漸進入退保給付期,這類保險給險企的償付能力帶來壓力,險企不得不通過增資或發債補充資本金。

              從大型險企來看,中國人壽副總裁趙立軍曾在今年3月份舉行的開放日上表示,資本一直以來是公司未來發展的非常重要的優勢、資源、實力,我們確實非常關心這個問題,這么大的公司如果出現資本不充足,會是讓我們非常擔憂的事情。所以,中國人壽要未雨綢繆,同時也通過發行資本補充債來增強跟資本市場的互動,進一步豐富資本渠道。

              會計準則方面,經過5年反復修訂,《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第9號-金融工具》(IFRS9)于2014年7月定稿,并于2018年1月1日正式生效。2017年,財政部修訂并發布《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企業會計準則第23號——金融資產轉移》、《企業會計準則第24號——套期會計》,對金融工具的分類和計量方法、金融資產的減值等內容進行了全面修訂,全面對接IFRS9。

              按照要求,符合條件的保險公司可在2021年之前開始使用該規則,目前平安人壽已經使用了IFRS9會計準則。新會計準則實施后對于保險公司利潤(導致利潤波動加大)、償付能力(資產所述類別不同影響風險類別定義,進而導致實際資本金額變化)以及資金運用都將產生較大影響。

              隨著保險公司陸續籌備實施IFRS9會計準則,需要結合償付能力要求、新保險合同會計準則要求,從公司發展戰略、資產負債管理、資產配置策略、風險管理、投資績效評價等方面進行系統性規劃,進一步加強資產負債管理能力,充分考慮新會計準則對資產減值更嚴格的要求,注重長期信用風險的防范。

            責任編輯:唐婧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