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日上市的絕味轉債,因為漲勢太猛而兩度被交易所臨停;
4月3日上市的長青轉2,開盤大漲25%,收盤上漲22.4%。
動心不?這就是最近“火到沒朋友”的轉債打新。
網上申購方面,中簽率已跌至萬分之幾甚至十萬分之幾的水平;網下申購方面,亂象頻曝促使監管層緊急給規則“打補丁”。
轉債打新為什么這么火?當然是因為行情太好了。3月以來,轉債上市首日開盤平均漲幅為14.8%,收盤平均漲幅為15.4%。
轉債打新,網上網下都很火
4月3日,海環轉債、亞藥轉債披露的數據顯示,其網上發行中簽率分別只有0.0167%、0.0288%。
從2月下旬開始,萬分之幾的轉債網上申購中簽率幾乎成了常態,有的甚至跌入十萬分之幾的區間。
比如,絕味轉債的網上中簽率只有0.0059%,中鼎轉債的中簽率只有0.0082%。就連發行規模高達400億元和200億元的中信轉債、蘇銀轉債,其網上中簽率也只有0.0178%和0.0383%。
2月下旬以來轉債網上申購中簽率明顯下降

數據來源:wind
而在今年2月中旬以前,千分之幾甚至百分之幾的網上中簽率都還比較常見。
2月中旬前部分轉債網上發行情況

數據來源:wind
2月下旬以來,網下申購中簽率同樣低得“可憐”。一些機構動用上百個關聯賬戶頂格參與可轉債網下申購的亂象引起“公憤”,促使監管層出手給轉債網下申購規則“打補丁”。
3月25日,監管部門發布《發行監管問答——關于可轉債發行承銷相關問題的問答》,要求參與可轉債網下申購的每個配售對象只能使用一個證券賬戶,并且不得超資產規模申購。

轉債打新為什么這么火
第一,轉債“打新”本身很方便。
2017年發行規則修改后,轉債“打新”就成了史上最簡單、成本最低的“打新”方式,沒有之一。
網上申購——無需證券市值,無需預交定金,也沒有溢價發行,中簽后一律按照每張100元面值認購。不夸張的說,在不考慮潛在損失和機會成本的情況下,參與轉債網上申購就是一門零成本的生意。
網下申購——大幅下調申購定金比例,通常每戶為50萬元封頂,同樣按面值平價發行。
當然,老股東還可以優先參與轉債配售。
第二,有利可圖才是關鍵。
開年以來,轉債市場大幅走強,老券價格不斷上漲,新券上市定價也跟著水漲船高。
中證君統計發現,3月以來,轉債上市首日開盤平均上漲14.8%,收盤平均上漲15.4%,無論是開盤價還是收盤價,沒有一只新券出現跌破100元面值的情況。換句話說,眼下轉債“打新”零風險,只要中簽就穩賺,誰不喜歡?
相比之下,2018年12月的時候轉債上市首日平均漲幅還不到1%;而在2018年4月下旬到9月中旬,新券上市首日頻繁破發。
就拿本周以來上市的新券來說。4月2日,3只新券——絕味轉債、視源轉債和博彥轉債均表現不俗,收盤分別上漲28.02%、23.28%和15.90%。絕味轉債開盤就上漲25.6%,盤中最高上漲31%,盤中兩度觸發交易所臨停機制。4月3日,長青轉2和蘇銀轉債上市,前者開盤大漲25%,后者作為1只200億元體量的大盤轉債也上漲了9%。
3月以來轉債新券上市首日表現一覽

數據來源:wind
第三,“打新”是獲取低價籌碼的絕好機會。
打新的無風險收益,吸引了不少投資者參與,但對于有的投資者來說,參與打新還有其他考慮。
隨著轉債行情走好,一些機構投資者加大了對轉債投資的力度,但開年以來二級市場漲勢迅猛。截至4月2日收盤,今年中證轉債指數已漲超20%。很多老券價格已不低,新券的性價比優勢隨之凸顯。
如今,不少轉債已經漲到了150元以上,新券只要100元。“打新”是投資者獲取低價籌碼的絕好機會。
目前不少可轉債市價已超過130元

4月新券機會還很多
迭創新高之后,轉債市場震蕩有所加劇。4月3日,轉債漲勢放緩,個券漲跌互現,兩只新券漲幅居前,成為最大看點。

有機構認為,后續轉債市場機會可能從“面”轉向“點”,應該更多把握結構性機會。
在所謂的結構性機會當中,新券相關機會成為廣受推崇的一“點”。不光是“打新”,有機構建議關注新券上市后的二級市場介入機會。
華泰證券張繼強團隊指出,股市不存在大幅調整的空間,賺錢效應出現之后,仍會保持較高的活躍度,后市大概率延續震蕩行情并尋機突破。轉債市場處于新的布局期,可通過布局新券把握結構性機會。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