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銀行黃金代銷升溫 理財經理化身分析師展開多空對戰

            2019-04-02 08:09:40     來源:證券日報

              銀行黃金代銷熱度升溫 理財經理化身分析師展開多空對戰

              本報記者 劉 萌 

              作為抗通脹的避險品種之一,黃金一直受到投資者的青睞。上周,黃金價格小幅回落,銀行實物金條銷售有所升溫。

              不過,各銀行理財經理對金價市場行情的分析以及給投資者的建議卻截然不同。在《證券日報》記者走訪過程中,多位銀行理財經理化身“市場分析師”,有人看多并主動推銷,還有理財經理看空并勸說不要購買。

              銀行自主定金條價格

              就金價而言,各家銀行都有一定自主定價的空間,但差距不會太大。

              以投資金條為例,不同銀行每天每克金價各不相同;即便是在同一家銀行,根據購買的克重不同,也會有幾元到十幾元不等的價格差。

              以某股份制銀行為例,在《證券日報》記者走訪當日,銀行公示的金條買入價格為283.3元/克。該行的理財經理介紹道:“我行各個規格的金條價格不一樣,克重越高,單價越低。目前5克、10克、20克、30克、50克、100克和200克的金條的每克金價分別為當日買入價格的基礎上加上14元、8元、8元、5元、4元、4元和4元。”

              在某國有大行網點,本報記者走訪當日的買入價為293.77元/克,根據理財經理的介紹,購買100克(含)以下規格的每克金價按照“買入價+2元”計算,購買500克(含)以下規格的每克金價按照“買入價+1元”計算,購買1000克(含)以上規格直接以買入價計算。金條贖回價格方面,銀行的規定也各不相同。

              在另一家國有大行網點,《證券日報》記者了解到當日金條買入價為293.5元/克,該行理財經理表示:“我們行買入和賣出的差價為16.5元。如果您打算一直收藏,這個差價就無所謂;如果用于投資,則需要等銀行賣出價格高于您今天的買入價格時才不會虧錢。不過不是所有的網點都有回購的業務,一般要在規模較大的分行網點進行,回購時會有專門的工作人員對金條克數折損計算。如果金條一直在銀行托管,則按購買克數回購。”

              在另一家國有大行網點,理財經理表示:“我們銀行買入和賣出價格的差價每天都不一樣,一般為10元左右。”

              需要提醒投資者的是,購買黃金需要留意回購條款和相關手續費。據《證券日報》記者了解,銀行、金店以及典當行均有黃金回購業務。目前,多數銀行表示只能回購本行售出的金條,回購時需本人帶著身份證、購買憑證或交易流水單以及實物黃金。另外,各家銀行對黃金回購收取的費用不一。多數銀行免收手續費,但會制定自己的回購價,這意味著即使金價漲了,但回購價格可能并沒有上漲。

              理財經理化身“市場分析師”

              不過,《證券日報》記者走訪發現,各銀行理財經理對金價市場行情的分析以及給投資者的建議截然不同。

              在某國有大行網點,本報記者還未說話,僅僅是看了一眼貴金屬價格顯示屏,理財經理就開始主動推銷金條。其表示:“黃金最抗通脹,保值增值應該是在任何時候都有效的,所以永遠不要認為金價已經很高了。另外,這幾天的金條價格正在下跌,是入手的好時機。”

              在某股份制銀行網點,理財經理熱情推薦了一種實物黃金業務,到期后給予購買者2%的固定收益。該行理財經理告訴本報記者:“以購買100克金條為例,約定1年后提貨,到期后客戶可以選擇提走102克的金條,也可以選擇把102克的金條放在銀行繼續托管,還可以選擇把102克金條按照到期日的價格賣出。在銀行存放一年以及后續繼續托管都不收取任何托管費或手續費。”

              上述理財經理表示:“這個業務適合長期持有和購買,像基金定投一樣,可以分散風險。”

              在另一家股份制銀行網點,理財經理則建議道:“我認為現在是上漲周期,趁著這幾天跌了一些,趕緊補倉吧。”

              而在某國有大行網點,當《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想購買金條時,卻被理財經理攔下,其表示:“大概在去年8月份,我行金條價格最低不到260元/克,我認為現在價格偏高,而且這幾天開始下跌了,算上回購的價差,現在買不劃算,建議您不要購買,可以考慮配置其他理財產品。”

              有投資者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經常能在朋友圈看到銀行理財經理的投資建議,有時候同一天不同理財經理的說法卻完全相反。比如在上周,一家股份制銀行的理財經理發朋友圈寫道‘金價降了不少,可入’,而一家國有大行的理財經理卻勸說不要購買。作為普通的投資者,真不知道該聽誰的建議。”

              事實上,在銀行購買理財產品時,許多人會求助理財經理指導其配置資產。然而,客戶可能并未關注理財經理是否屬于持證上崗。根據《證券日報》記者了解,各家銀行對于理財師是否必須持證態度不一,因此未持證上崗并不存在違規現象。

              但是對于普通投資者來說,其對于理財經理是否具備投資建議技能并不得而知。相對來說,持證和參加了專業培訓是多數投資者信任理財經理的前提條件。未持證人員指導客戶進行資產配置時,雖然不違規,但其專業度確實存疑。

            責任編輯:張譯文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