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債券納入彭博巴克萊指數 外資流入有望達1900億美元
4月1日起,人民幣計價的中國國債和政策性銀行債券開始被納入彭 博巴克萊全球綜合指數,并將在20個月內分步完成。完成納入后,人民幣計價的中國債券將成為繼美元、歐元、日元之后的第四大計價貨幣債券。
華泰證券研究所首席固收研究員張繼強近日表示,從新興市場國家納入國際債券指數的經驗來看,南非、哥倫比亞、羅馬尼亞等在納入國際債券指數或權重上調后,外資投資國內債券的規模都出現了明顯的增長。根據估算,中國債券在納入三大國際債券指數后外資流入規模有望達到1900億美元,平均每月流入規模約為95億美元。
張繼強表示,外資進入中國債券市場的節奏和規模存在不及預期可能,系統對接尚需時間,外資機構配置節奏可能不及預期;不同機構的指數復制方法存在差異,也可能對外資配債規模產生影響;中美利差已經明顯收窄,中國債市的吸引力有所減弱;人民幣匯率波動可能削弱境外機構配置中國債市的力度。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在2019年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表示,中國的金融市場開放程度競爭力和影響力不斷提升,受到國際市場的普遍肯定。去年6月我國A股正式被納入MSCI指數。2018年境外投資者投資中國債券市場的增量大約是6000億元,目前總量已經超過1.8萬億元。
截至2019年1月24日的統計數據,將有363支中國債券被納入彭 博巴克萊全球綜合指數,完全納入后,將在該指數54.07萬億美元的市值中占比達6.03%。
張繼強表示,中國債券納入彭 博巴克萊債券指數,標志著中國債券市場將首次納入國際主要債券指數,這充分反映了國際投資者對于中國經濟的信心,也是中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取得新進展的體現。而這與中國債券市場在對外開放過程中,基礎設施、配套措施、投資工具等逐步與國際接軌是密不可分的。納入國際債券指數或將帶來國內債券風險對沖工具的發展完善,境外投資者進入后將產生大量的風險對沖需求,主要包括匯率風險、市場利率風險和信用風險三方面,而風險對沖工具的完善一直是中國債市需要不斷提升的方面。其次,中國債券正式納入國際債券指數之后,會帶動國內債券被動化投資環境的培育,以及更多創新型債券投資方式的形成。最后,納入國際債券指數后,海外機構投資國內債券的余額有望攀升,對國內利率的影響逐漸顯著,也可能加劇資本流動,對人民幣匯率產生影響。
關注同花順財經(ths518),獲取更多機會
(本文來自于同花順財經)
責任編輯:唐婧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