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去年公募基金虧損超千億 “銀行系”特別能賺錢

            2019-04-01 07:41:42     來源:上海證券報

              去年權益基金“受傷”頗深,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分別虧損2156.86億元和3161.19億元,合計虧損超過5000億元;QDII基金和封閉式基金則分別虧損92.86億元和87.80億元,新生品種FOF基金也虧損了4.67億元

              ⊙記者 陳玥 ○編輯 吳曉婧

              

              隨著年報披露完畢,2018年公募基金的盈利情況也浮出水面,股債分化格局顯著。整體來看,公募基金全年合計虧損1236億元,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虧損額超過5000億元,權益投資比重較大的公司和規模靠前的權益基金成為“重災區”。而固收投資大放異彩,去年持續近一年的債券牛市將多家銀行系基金公司推至榜單前列,部分中小基金公司也憑借各自的特色實現了利潤和排名的逆襲。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天相數據統計顯示,2018年公募基金整體虧損1236億元,與2017年大賺5585億元形成鮮明對比。

              在各類型基金中,貨幣基金依然位居第一陣營,利潤高達2991億元,相比2017年的2121億元增幅超過三成;債券基金的表現更加亮眼,利潤達1252億元,相比2017年的441億元增加了近2倍;保本基金和商品基金分別實現了14.35億元和8.22億元的利潤,較上一年均有所減少。

              權益基金“受傷”頗深。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分別虧損2156.86億元和3161.19億元,合計虧損超過5000億元;QDII基金和封閉式基金分別虧損92.86億元和87.80億元,相比上一年由盈轉虧;近年來的新生品種FOF基金也虧損了4.67億元。

              從單只基金情況來看,天弘余額寶2018年實現盈利509億元,雖較2017年的523億元略有減少,但仍穩居公募產品盈利首位。盈利百億元以上的基金還有建信現金增利A和工銀貨幣,去年分別實現120.88億元和104.92億元的利潤。農銀金穗純債是利潤榜排名前20中唯一一只債券基金,盈利40.13億元。

              相比之下,規模越大的權益基金虧損也越嚴重,指數基金“巨無霸”首當其沖。虧損前10位的基金中有8只是指數基金,南方500ETF虧損96.67億元,華夏50ETF和華泰300ETF緊隨其后。興全合宜和易方達消費行業合計虧損近100億元。

              中小基金公司亮點頻現

              從基金公司情況來看,129家基金公司中僅55家旗下基金實現收益增長,其中固收能力較強的公司明顯占優,銀行系基金公司大面積上榜。

              利潤超過100億元的公司銳減至4家,除了憑借天弘余額寶穩居榜首的天弘基金實現收益578億元、位居首位,排名其后的建信基金、中銀基金和工銀瑞信基金均是銀行系基金公司,分別實現利潤184億元、162億元和109億元。不僅如此,在榜單前20名中,銀行系基金公司占了一半以上,與之相對應的是多家權益投資比重較大的基金公司排名墊底。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基金公司不但實現了收益的增長,而且排名也有較大的躍升。例如建信基金從2017年排名第10位升至第2位,中銀基金從第22位升至第3位。

              中小基金公司展現出更多的亮點。永贏基金和中加基金旗下產品2018年分別實現利潤51億元和34億元,較2017年的20億元和16.9億元增長了1倍多;嘉合基金和新疆前海聯合基金旗下產品2018年分別實現利潤11.47億元和11.04億元,較2017年的4.5億元和4.8億元同樣增長了1倍多;鵬揚基金大賺4.47億元,相比去年的0.76億元增長近5倍。

              2018年基金公司賺錢能力排行榜

              數據來源:天相數據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