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隨著以松江為樞紐的滬蘇湖合高鐵的全面建設,G60科創走廊從高速公路時代邁向高速鐵路時代,區域協同創新融合發展不斷向縱深推進。進入3.0時代,瞄準成為長三角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引領示范區的重要引擎,G60科創走廊將承擔更加重要的使命。本報從今日起,將推出一組聚焦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之G60科創走廊報道,以期讓讀者了解G60科創走廊在區域協同創新融合發展方面的最新進展。
記者 宋薇萍
最新的科創板受理企業名單中,不乏來自蘇州、杭州等地的科創企業。以蘇州為例,首批名單中有2家蘇州企業;第二批名單中又有1家蘇州企業。這些企業有個共同的名稱——G60科創走廊企業。
近日,上證報記者隨G60科創走廊九城市媒體采訪團赴湖州、蘇州等地調研后發現,還有不少企業正謀劃借力科創板契機以實現自身發展,G60科創走廊作為科創板“蓄水池”效應正逐漸顯現。
科創企業謀劃借力科創板
雪中送炭,如魚得水。在浙江省湖州市明朔光電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明朔科技)總經理陳威看來,再好的詞也難以形容此刻他對科創板的心情。
明朔科技是一家以石墨烯復合材料為核心技術,專注于石墨烯材料在導熱、導電、力學等方面應用的高新技術企業。“下一步,公司將在不斷夯實石墨烯照明產業領先地位的基礎上積極拓展橫向應用,在鋰電儲能、小型化智能空調等領域實現產業化,整合打造石墨烯應用領域領軍企業。這將需要借助資本市場的力量。”陳威說。
據他介紹,為備戰科創板,公司正積極進行相關資產整合,做好頂層設計,“最快今年年底報材料,力爭2020年能亮相科創板。”
和明朔科技一樣,坐落在蘇州市吳江區的大峽谷照明系統集團也對資本市場情有獨鐘。該公司公關部經理劉海東對上證報記者表示,公司一直準備借力資本市場實現進一步發展,2017年就啟動了上市籌備工作,幾經耽擱,目前正與券商等機構密切溝通,擬選擇符合公司的上市之路,而進軍科創板也將是備選方案之一。
與此同時,“園區軍團”也在蓄勢待發。蘇州工業園區生物醫藥產業園相關負責人向上證報記者介紹,蘇州BioBAY是蘇州工業園區孵化和發展生物醫藥產業的高科技載體。目前,園區的吉瑪、新海、泓訊等10家企業已于新三板掛牌。部分企業啟動海外上市計劃,百濟神州、和記黃埔、再鼎醫藥等均成功登陸美國納斯達克,信達生物、基石藥業已在港交所上市,另有20家企業已經完成股改或正在股改籌備上市。其中,符合科創板條件的企業就有10家左右。
地方合力打造對接資本市場“高速公路”
3.0時代的G60科創走廊正在打造“一廊一核多城”總體空間布局,將共建以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生物醫藥、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為主導的產業集群。
隨著九城市協同發展向縱深推進,各地在G60科創走廊聯席會議辦公室引領下,正抓實精準對接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擬打造G60科創走廊對接資本市場的“高速公路”。
今年2月15日,G60科創走廊九城市與上海證券交易所達成戰略合作,上海證券交易所資本市場服務G60科創走廊基地揭牌。此舉被稱為G60科創走廊對接資本市場的重大舉措。
據G60科創走廊聯席會議辦公室主任、松江區委常委、副區長高奕奕介紹,G60科創走廊建立了擬上科創板企業儲備庫,將九城市中符合國家戰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市場認可度高的科技創新企業納入儲備庫,首批入庫企業已近200家,涉及人工智能、新材料、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多個領域。
“借力上交所資本市場服務G60科創走廊基地,蘇州市相關部門已組織企業與科創板進行對接。”蘇州市科學技術局副局長孫艷對上證報記者表示,“蘇州科技型中小企業非常多,未來蘇州將搭建更多平臺,讓更多科技型企業享受政策紅利。”
G60科創走廊第二次聯席會議召開在即。上海市松江區委書記程向民也表示,當下,G60科創走廊要搶抓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改革機遇,做實與上交所簽訂的戰略協議,充分發揮上交所的金融樞紐功能,實體化打造松江產融結合中心,重點做好“G60綜合指數”和“G60科創指數”的發布工作,與其他八城市共同挖掘優質科創企業,爭取率先上市科創板,打造G60科創走廊對接資本市場的“高速公路”。
截至今年2月,G60科創走廊九城市主板上市企業達420家,其中科創型上市企業131家。在G60科創走廊九城市相關人員看來,這個數字很快將被更新。
責任編輯:王棟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