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獲得受理確認的9家科創板申報企業中,有3家進入了“第二關”:審核狀態已經變成了“已問詢”。這意味著,在企業的申請獲得受理之后,上交所已經正式進入了審核環節。
上述進入“已問詢”狀態的3家公司,分別是煙臺睿創微納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江蘇天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武漢科前生物股份(600201)有限公司。
根據流程,上交所審核機構自受理之日起20個工作日內發出審核問詢,發行人及保薦人應及時、逐項回復上交所問詢。審核問詢可多輪進行。審核機構認為不需要進一步問詢的,將出具審核報告提交上市委員會。上交所審核時限為三個月,發行人及其保薦人、證券服務機構回復上交所審核問詢的時間不計算在內。
需要注意的是,上市委員會的48位候選委員名單公示日前已經結束。屆時,上交所將按照標準和程序,差額選定30人至40人。一位投行人士對記者表示,根據目前科創板的推進速度,具體委員名單有望近期公布。公布之后,委員們就能很快投入到審核工作之中。
據《證券日報》記者了解,上交所的問詢內容和企業的答復,都會在上交所官網披露。
“這與現行的IPO審核相比,邁出了很大的一步。”一位接近上交所的人士稱,現行的是問詢內容有披露,企業的答復不會披露。
上述人士表示,這樣做的目的,一方面是讓發行審核工作高度公開,接受社會監督。另一方面,通過將問詢內容的公開,讓保薦機構等的執業水平、專業能力、勤勉盡責等情況,都置于公眾之下,促進他們執業水平的提升。
上交所相關負責人表示,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審核問詢,是在科創板試行注冊制改革的“靈魂”。這樣的審核過程,是一個提出問題、回答問題,相應地不斷豐富完善信息披露內容的互動過程;是震懾欺詐發行、便利投資者在信息充分的情況下做出投資決策的監管過程。整個問詢的關鍵環節均向全市場公開。投資者通過整個問詢過程,對申報企業有了更透徹的了解,給出他愿意“買”這家企業的價格,給企業定價。這就是公眾監督的“合力”所在。
另外,據《證券日報》記者了解,上交所建立了一整套嚴格的內控機制,比如,集體決策方面,審核問詢函、審核報告等整個審核過程中的重點環節,都要通過會議討論決策;加強質控方面,專門成立的質量控制部對審核質量進行監督,予以規范,加強制衡。
此外,還包括審核工作全程電子化,所有操作系統留痕;審核標準、過程、結果公開,項目審核進度網上動態更新等。
目前,上交所已經受理了28家科創板企業的上市申請。上交所相關人士日前表示,受理只是意味著這些企業獲得了“準考證”,可以進入考場考試,并不表示一定能夠考試通過或取得好成績。至于企業是否符合科創屬性、是否符合科創板發行上市條件、在財務上是否有瑕疵等實質性問題,將通過第二環節的審核問詢來實現。
(本文來自于同花順財經)
責任編輯:依然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