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人民日報:銀發經濟越來越“智慧”

            2019-04-01 06:04:16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 白 陽

              銀發經濟越來越“智慧”(環球走筆)

              人民日報 白 陽

              不久前,瑞典一支平均年齡高達67歲的“全球最年長”電競隊伍引發關注。這個5人隊伍中年齡最小的57歲,最大的已經75歲,卻活躍在年輕人聚集的電競場。他們的官方宣傳照也非常酷炫:均銀發黑衣,胸前的隊標赫然印著:銀發狙擊手。

              從銀發戰隊到高齡網紅,老年人以充滿活力的形象出現在以往被視為“年輕人地盤”的互聯網領域,早已不是新鮮事。據谷歌和市場調研機構益普索的聯合調查,59%的67歲以上美國人每天至少登錄一次社交網絡。日本總務省發布的報告顯示,老年人正成為高技術、智能產品的有力消費群體。

              老年人開始探尋更加潮流的生活方式,一個龐大的“銀發市場”正悄然降臨。聯合國數據顯示,2015年,全球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還只有9億;但到了2050年,這個數字將激增至21億,這意味著每5個人中就有一個人將超過60歲。據美林銀行預測,到2050年,全球50歲以上人口的比例將從2000年的17.8%增長到33.5%,全球“銀發經濟”規模將在2020年增加到15萬億美元。美國《財富》雜志指出,生物技術、智能設備、制藥和護理服務領域的一系列新產品將重點面向老年消費者。

              互聯網時代,銀發經濟越來越“智慧”,成為一大亮點。在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醫院里,醫療機器人平均每天要行走185公里,不僅能為醫院的病人運送藥物和食物,為病人提供干凈的床單,還能清理醫療垃圾。在日本,超過7萬個家庭護理機器人在家中照顧老年人。此外,能夠追蹤阿爾茨海默癥患者的定位設備、檢測老年人摔倒風險的可穿戴設備以及智能家居紛紛涌入市場,在改善老年人生活質量的同時,也為市場帶來更多活力。

              銀發經濟也可能成為社會變革的新動力。日本銀發經濟的高技術、智能化程度已經在全球處于領先地位,該國早在2016年就提出要建立“超智能社會”——依托人工智能、物聯網和大數據技術,為所有居民提供多樣化的產品和服務,以緩解少子老齡化給日本社會帶來的挑戰。去年2月,日本政府第三次修訂完成的《老齡社會對策大綱》中還提出構建“無齡感工作社會”,指不以年齡進行區分,而是根據個人的意愿與能力選擇生活方式,政府有必要通過完善雇用和就業環境來確保老年人獲得合適的就業機會。無論是“超智能”還是“無齡感”,如果能夠最終得到全面實現,受益的將不僅僅是老年人,而是整個社會。

              銀發群體不等于落伍群體,他們不僅需要更多“智慧”產品,還在呼喚更多智慧的社會管理方式。

            責任編輯:張國帥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