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逼信披完整充分真實
一 帆
昨晚,備受關注的全通教育復牌公告如期發布,而交易所的問詢函也隨即而來。
雖然全通教育收購預案還需要股東大會審議,且金額有所減少,但交易所仍然提出了8大問詢,88個細節問題,不僅涉及全通教育過往的并購效果,更多關注標的巴九靈和吳曉波、業務資質、關聯關系、業務獨立性等等,可謂問個“底兒掉”。
看完3000多字的問詢函,筆者一邊為公司監管員的辛苦感慨,一邊為交易所履行“一線監管”職責點贊。
當前科創板公司從受理到問詢的全過程公開,已經昭示了資本市場信息披露制度的改革方向。無論是IPO發審環節,還是上市公司存續過程中的財報、并購重組、股東增減持等各種信息的披露,都事關投資者權益,而廣大投資者是資本市場發揮融資功能,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基礎。
去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資本市場在金融運行中具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要通過深化改革,打造一個規范、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而實現“規范、透明”,充分、完整的信息披露是基礎保證。交易所恰是上市公司與投資者之間信息交流的橋梁,是投資者的喉舌,既要通過完善的機制提高交易所一線監管的規范性和透明度,減少不規范行為,降低市場危害,也要充分尊重市場規律,減少對正常交易行為的過度干預。
同時,充分完整的信息披露既是對上市公司的監督,也是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動力。資本市場是現代金融體系的基礎,是實體經濟的“晴雨表”,不僅關系工商百業、千家萬戶,同時也對國家金融實力乃至參與國際金融治理能力構成影響。資本市場由上市公司作為交易標的構成,其“晴雨表”功能主要通過上市公司來體現,因此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是重中之重。上市公司的首要任務是專注于自己的經營,同時,所有與經營活動相關的信息都應通過信息披露接受監管者監管和市場各方監督。這也是各方合力構筑健康市場生態的題中之義。
因此,按照敬畏市場、敬畏法治、敬畏專業、敬畏風險的監管理念,建立以信息披露為中心的監管制度,落實市場各方主體責任,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發揮合力作用,共同促進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讓“市場的歸市場,凱撒的歸凱撒”。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