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31日,IT圈“王牌盛會”——2019中國(深圳)IT領袖峰會在深圳舉行。聚焦5G和人工智能,來自騰訊、華為、港交所、清華大學等龍頭企業、機構和院校的業界大咖們同臺論道。下面,跟著中證君一起來看一下,關于5G和人工智能,這些IT大咖們都說了啥?
馬化騰:5G推動產業互聯網發展進入“快車道”
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表示,在5G和AI“雙核驅動”下,各行各業轉型升級的門檻會不斷降低,產業互聯網的發展將進入“快車道”。

馬化騰表示,作為深圳的互聯網與科技企業,騰訊希望抓住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這個重要機遇,并貢獻自己的力量。2018年9月30日,騰訊宣布啟動新一輪架構重組和戰略升級,提出“扎根消費互聯網,擁抱產業互聯網”,新成立了CSIG(云與智慧產業事業群)和PCG(平臺與內容事業群),其中CSIG主要承擔騰訊在產業互聯網領域的探索。
他表示,回顧過去幾年,2015年業界提出了“互聯網+”,2017年開始談“數字經濟”,去年提到“數字中國”,今年又第一次提出了“工業互聯網”和“智能+”。盡管每年提法不同,但目標是相同的:希望在全球新一輪科技與產業革命中,抓住“信息技術(IT)”這個最大的變量,推動各個產業進行“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的轉型升級。
“目前中國擁有超過八億網民,98%的網民使用移動互聯網,移動支付用戶接近六億。中國傳統產業需要充分借助在移動互聯網領域的領先優勢和創新能力,打通消費端與供給端的有效連接。”馬化騰還提到,借助產業互聯網,各行各業的數字化轉型升級,將從傳統產業自己“單腳跳”,變為與互聯網協作的“雙腿跑”。
他表示,產業互聯網的另一塊基石是科技創新。這是過去一年,大家關注最多的問題之一。如果長期在基礎研究和關鍵技術領域缺席,我們的各種應用創新,就可能像沙漠里蓋起的高樓,隨時有倒塌的危險。騰訊正在加大科研投入,目前已經成立人工智能實驗室、量子實驗室、機器人實驗室等多個團隊,進行前沿領域的探索,并希望與高校和科研機構一起探索產學研的創新生態。
據了解,目前騰訊與合作伙伴正在積極推動邊緣計算在5G領域的開源,希望未來能與更多合作伙伴一起,共建5G應用生態。此外,在今年年初的5G標準化組織會議上,騰訊未來網絡實驗室多篇標準提案獲得通過。
李小加:5G時代將會出現新的交易所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集團行政總裁李小加在2019年IT領袖峰會上發表主題為《數據與資本的遠與近》的演講。

他表示,如今數據和資本的距離越來越近,包括各大互聯網平臺上已經積累了海量數據,平臺可以通過云計算產生新產品,使得客戶得到更深入的服務。5G時代的發展應該考慮資本運作,云計算的算力將成為新的能源,將數據轉換成產品,最后給賣給客戶,形成收益。
不過,李小加同時表示,雖然資本有巨大的動力希望能夠支撐5G的發展,但今天數據離資本很近卻又很遠。因為如今很多海量數據在單個公司的孤島上,沒有很好實現共享,而數據越共享、越多樣化越值錢,應該通過技術實現數據在加密狀態下的共享,保護商業利益,縮短數據和資本的距離。
他說,5G時代,數據將成為資本市場上新的“大宗商品”和“原材料”。未來在5G時代將會出現新的交易所,努力組織構建確權、標準、定價和記賬體系,從而使得數據和資本“早見面、早相愛、早結合”。
華為余承東:2019年是5G商業投用元年
在“5G時代:未來通信顛覆性創新”的主題對話中,華為消費者業務首席執行官余承東稱,第5代移動通信之前所有通信主要是連接人的,5G時代最大的轉變是從連接人到連接物,再到萬物互聯的時代。

“5G能夠支持低時延的連接。”余承東表示,對人工智能時代,要求更低的時延,才能實時響應云端的智能。在他看來,端側智能和云側智能結合起來,才能是人工智能,而5G能助力這種能力的提升。
余承東認為,在新的人工智能、萬物互聯時代,需要更高帶寬能力提升,這個時候5G應運而生。“5G帶寬能力相比4G以上已經有10倍以上的提升,對帶寬的要求也提出了5至10倍提升”。余承東稱,華為新研發的折疊屏手機展開后,發現4G時代的分辨率已經不夠用。
“3G到4G切換的速度遠遠快于2G到3G,所以今天4G到5G的切換也會遠遠快于3G到4G。”余承東認為,今年是5G商業投用的元年,大量投用可能要等到明年,但行業升級的時間會大大縮短。
“5G來臨對于運營商商業模式的思考十分重要,不同等級的時延應該收費不一樣”。對于5G時代運營商的生存問題,余承東認為,如果5G時代運營商提供的都是不限流量,收費也一樣,就會像國慶節高速公路免費一樣造成大堵塞。5G時代,運營商要考慮商業模式,語音、短信等傳統收入已經幾乎被新的互聯網社交工具大量替代,未來運營商需要尋找新的商業模式”。
清華大學朱民:世界經濟三大外生變化為AI發展提供廣闊舞臺
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表示,過去十年,世界經濟發生了深刻的結構性變化。人口老齡化、氣侯變化、經濟結構的輕化這三大變化正在深刻的改變世界。而這三個外生變量給人工智能提供了波瀾壯闊的發展舞臺。

朱民表示,當前人工智能已經第一次把制造業三個維度打通:第一,在制造層面,它把IT、云一直到實體的制造層面全部打開,直到生產線層面;第二,把供應鏈全部管起來;第三,人工智能幫助產品的更新設計實現智能化。
其次,人工智能對氣候變化影響很大,氣候模擬分析提供更佳的氣候解決方案,使得能源效率提高。“人工智能可以更準確的預測氣溫,溫度的變化能夠控制空調溫度變化,這所能節約的能源就是了不得的天文數。”
另外,人工智能可以提高服務業的勞動生產率。朱民以醫療行業舉例稱,從遠程到輔助、到方案、到研發、到運營、到營銷,都有人工智能的影子。“醫療業的市場發展非常迅速,我們認為未來五年大概是十倍級的發展。在人工智能的幫助下,醫療行業將有更大的提升空間。”朱民稱。
編輯:葉松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