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數據顯示,截至3月30日,滬深兩市有1138家A股公司披露了2018年年報。這1138家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合計為26.33萬億元,同比增長12.62%;實現歸母凈利潤2.53萬億元,同比增長8.58%。跟2017年相比,營收和凈利增速均有所下滑。
分行業來看,石油化工、水泥、養殖、機械類公司受益于行業回暖,業績增長較為明顯。
在1138家公司中,已有957家擬進行現金分紅,占比近九成。這比起2017年全部上市公司76.5%的分紅比例,有不小幅度的增長。
虧損方面,報告期內52家出現虧損,51家歸母凈利潤虧損超過1000萬,36家虧損超過1億元,虧損企業中,“增收不增利”的現象明顯。
16家歸母凈利潤增長超500%
從目前看,2018年上市公司營業收入和歸母凈利潤增速均有所放緩。
Wind數據顯示,截至3月30日,滬深兩市有1138家A股公司披露了2018年年報。這1138家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合計為26.33萬億元,同比增長12.62%;實現歸母凈利潤2.53萬億元,同比增長8.58%。
2017年,3600家A股上市公司共實現營業總收入40.38萬億元,同比增長18.8%;共實現歸母凈利潤3.43萬億元,同比增長18.69%。
2018年,歸母凈利潤實現同比增長的公司有774家,占比68.01%。在774家公司中,增長幅度超過50%的公司有208家,超過100%的有99家,超過500%的有16家。行業持續向好、轉型取得成效、資產重組等是業績大幅增長的主要因素。
歸母凈利潤增長超過500%的16家上市公司中,不少公司業績大幅增長主要得益于公司盈利能力提升、產能釋放、降本增效等內生因素。

以威華股份為例,公司2018年共實現營業收入25.24億元,同比增長25.04%;實現歸母凈利潤1.6億元,同比增長509.31%。對于營收增長,公司稱主要系鋰鹽業務產能釋放、鋰鹽收入增長及纖維板銷售價格提升、銷量增加所致。公司業績增長則主要系纖維板業務的盈利能力較上年有大幅增長,以及鋰鹽業務產能逐步釋放,對公司利潤增長亦有貢獻所致。
部分細分行業回暖明顯,帶動業績大幅增長。以寶鈦股份為例,公司2018年共實現營業收入34.1億元,同比增長18.56%;實現歸母凈利潤1.41億元,同比增長556.74%。業績增長的主要原因是,2018年,全球鈦行業市場逐漸復蘇,國際、國內航空市場出現了較為明顯的增長。公司優化產業結構,提升中高端產品比例。此外,報告期內,環保趨嚴對龍頭公司也形成了利好。
周期行業領跑
中國證券報(ID:xhszzb)記者統計發現,除鈦行業外,石油化工、水泥、養殖、機械類上市公司2018年受益于行業回暖,業績增長較為明顯,且具備較強的周期性。
石油化工行業方面,以中國石油為例,公司表示抓住國際油價前三季度震蕩上行和天然氣需求旺盛等有利時機,優化油氣兩條業務鏈運行,深入實施開源節流降本增效,經營業績持續向好。
水泥行業方面,以冀東水泥為例,公司2018年實現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194.09%。主要原因是2018年公司核心區域水泥市場秩序持續改善,水泥和熟料綜合銷量同比增加,水泥和熟料綜合售價同比漲幅較大,公司凈利潤同比大幅提升。
養殖行業方面,禽類產業鏈異軍突起。以圣農發展為例,2018年實現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377.79%。該公司表示,報告期內國內白羽肉雞行業景氣度持續攀升,全年雞苗、毛雞等產品價格幾乎呈現單邊上漲態勢并影響至今,相關企業業績均呈現不同程度上升。
受自身景氣度提升及非洲豬瘟的替代作用影響,圣農發展二級市場股價2019年以來一度實現翻倍。

東北證券研究總監傅立春對中國證券報(ID:xhszzb)記者表示,2018年前三季度宏觀環境整體較好,使得A股主營增長等內生因素和并購重組等外生因素整體較激進,不少上游公司受益于去庫存、去產能、供給側改革等利好政策,行業集中度得到提升,產品價格實現上漲,盈利能力大大增強。但這類公司周期性較明顯,受宏觀環境、行業政策、事件驅動影響較大,持續性具備較大的不確定性。
以基建行業為例,傅立春表示,基建行業在經濟下行的壓力下,會發揮更大的作用。整個行業未來潛力較大。但行業本身資金周轉周期較長,且公共屬性較強,需要在商業性和公共性之間尋找平衡。在選擇具體公司時,都要充分考慮。
“受益于去產能、去庫存的行業,正是產能和庫存過剩的行業,這類企業的投資價值完全依賴于業績增長帶來的高額利潤回報。相比之下,戰略新興行業、新經濟、大消費類上市公司成長性更強,這類公司短期內雖然業績表現一般,但是具備較強的可持續性。”傅立春強調。
957家擬現金分紅
Wind數據顯示,上述已發布2018年年報的1138家A股公司中,963家披露了2018年利潤分配預案。其中,957家擬進行現金分紅。航天工程、廣譽遠、易世達等6家公司僅進行轉增股份。
從分紅力度看,28家上市公司2018年度每10股分紅比例超過10元,貴州茅臺以每10股派145.39元(含稅)的比例位列第一。華寶股份、養元飲品、三鋼閩光、云南白藥等公司每10股派息超過20元,位列其后。

不過,部分公司高比例現金分紅能力遭到質疑。以華寶股份為例,公司發布每10股派40元(含稅)的高比例分紅預案后,隨即收到深交所關注函,要求說明原因和適當性。公司在回復關注函時表示,截至2018年底,公司貨幣資金余額為46.99億元,扣除募集資金凈額后可動用資金余額為43.17億元。公司賬面積累了大額貨幣資金。
以截至3月29日的收盤價計算,上述963家上市公司中,僅62家股息率超過4%。蘭州民百以20.25%的股息率位列第一。而中國平安、中國石油等超級藍籌股的股息率均不足2%。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發布現金分配預案的上市公司中,部分公司經營性現金流量情況并不樂觀。以魯億通為例,公司在2018年年報中披露,擬以2.91億股為基數,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2.28元(含稅),以資本公積金向全體股東每10股轉增7股。年報顯示,公司2018年度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4.84億元,上年同期為2447.85萬元。
36家虧損超1億元
與上述業績高增長、大規模現金分紅不同,也有不少公司2018年虧損嚴重。
Wind數據顯示,已發布2018年年報的1138家上市公司中,報告期內52家出現虧損,47家為首次虧損,紅宇新材、*天雁、*ST集成、*ST津濱、*ST巴士等5家公司為續虧。其中,*天雁、*ST集成、*ST津濱在2018年年報披露后,隨即被實施了退市風險警示。*ST巴士2018年被會計師事務所出具了保留意見審計報告,退市風險進一步加大。

從虧損金額看,51家歸母凈利潤虧損超過1000萬元,36家虧損超過1億元。中興通訊、中船防務、嘉凱城等7家公司虧損額度超過10億元。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虧損的公司里,23公司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ST滬科、光正集團、佳云科技等3家公司增長幅度甚至超過100%,“增收不增利”的現象明顯。
中國證券報(ID:xhszzb)記者梳理發現,并購公司業績不達預期、計提大額商譽等資產減值準備、剝離虧損業務、行業環境發生變化、公司經營不善、相關費用增加、突發政策風險等是導致上市公司虧損以及出現“增收不增利”現象的主要原因。
其中,計提資產減值準備較為普遍。以佳云科技為例,公司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56.1億元,同比增長107.31%;歸母凈利潤虧損12.51億元。業績下滑的原因是,公司在報告期內計提了大額資產減值準備。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公司在2019年一季度盈利情況較好,一掃2018年虧損的陰云,股價表現亮眼。以中興通訊為例,中興通訊3月27日晚間發布2019年第一季度業績預告。報告期內,預計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8億元至12億元,實現扭虧為盈。受此影響,公司股價次日開盤漲停。
責任編輯:賈振飛 2031864307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