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最賺錢沒誰了 這四家企業利潤是茅臺的27倍

            2019-03-30 16:35:42     來源:中國新聞網

              天文數字。

              作者:張文絞

              隨著四大行(工行、建行、農行、中行)紛紛公布2018年“成績單”,他們再次用實力秀了一把“肌肉”。

              說中國最賺錢上市公司,沒人能比得上他們。

              列幾個數字:

              工商銀行實現凈利潤2987億元,日賺8.2億元。

              建設銀行實現凈利潤2556億元,日賺7億元。

              農業銀行實現凈利潤2026億元,日賺5.6億元。

              中國銀行實現凈利潤1924億元,日賺5.3億元。

              四大行凈利潤加總為9493億元,上一年這一數字還不到9000億元。

              倘若還不能很具象理解這些數字,不妨做個對比。

              2018年,中石油凈利潤526億元,茅臺凈利潤352億元,萬科凈利潤338億元,96家央企合計利潤總額1.7萬億元。

              如此算來,四大行凈利潤相當于18個中石油、27個茅臺、28個萬科、96家央企全部利潤的一半多。

              國是直通車 侯雨彤 制圖

              銀行利潤哪來?超七成是息差

              四大行如此賺錢,他們的利潤從哪來?

              我們找來四大行利潤表一探究竟。

              工行2018利潤表

              先看工行:2018年,利息凈收入5725.18億元,比上年增加504.40億元,增長9.7%,占營業收入的74%。

              建行2018利潤表

              再來看建行,2018年,利息凈收入4862.78億元,較上年增加338.22億元,增幅為7.48%,在營業收入中占比為 73.80%。

              農行2018利潤表

              接下來看農行,2018年,凈利息收入4777.60億元,較上年增加358.30億元,增幅為8.1%,在營業收入中占比為79%。

              中行2018利潤表

              最后看中行,2018年,凈利息收入3597.06億元,較上年增加213.17億元,增幅為6.3%,在營業收入中占比為71.4%。

              利息凈收入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息差”,利息收入—利息支出。這部分收入占四大行營業收入的七成以上。

              國是直通車去年在《每天凈賺上億元,中國這幾家公司的業績驚呆了》一文中曾解讀了銀行靠什么掙錢,高利潤是否合理。

              中國銀行首席研究員宗良的觀點是,銀行利潤高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銀行業盤子總量大、基數大、利差穩定,利潤額高;二是和前幾年銀行業利潤易上難下有關。因為,銀行業利潤一旦下降,將對其聲譽會帶來不良影響。

              利差行業性收窄 盈利承壓

              盡管四大行依然賺得盆滿缽滿,但新的不確定性正在出現。

              建設銀行首席財務官許一鳴指出,2019年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利差下降。“雖然建行的利差保持在同業較好水平,但總體趨勢是下降的。”利差下降將影響利息收入,而利息收入降低,將直接導致銀行營業收入、利潤承壓。

              農業銀行副行長張克秋也提到利差下降的問題。她指出,農行2018年前三季度利差較為穩定,但在第四季度出現行業性下降傾向。進入2019年考慮國家貨幣政策,我們大概率認為流動性總體寬裕,市場利率整體下行。從銀行投資端看,收益是下行趨勢,從付息端看,利率市場化,市場初期會出現階段性上浮。

              基于此,張克秋預判,2019年銀行業利差會出現行業性收窄。

              工商銀行行長谷澍也表示,今年以來市場利率有一個比較大的下降,特別是在銀行間市場、債券市場,利率下降比較快。信貸市場的利率也在下降,但比銀行間市場、債券市場下降慢一些。所以,今年銀行保持凈息差(NIM)是有挑戰的。

              谷澍進一步指出,工商銀行現在有8.5萬億的資產面臨利率風險,有利率風險的敞口,有3萬多億資產有匯率風險的敞口,加起來11.5萬億的資產,這么大的數字一個百分點就是一千多億。

              中國銀行副行長吳富林表示,2019年凈息差將承壓,一是美歐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正常化步伐放緩,對銀行外幣凈息差帶來一定影響;二是利率市場化深入推進、資本市場的發展,加快了資金形態的轉化,加劇了銀行間的存款競爭,會對銀行的存款成本控制帶來一定的壓力。

              面對可能出現的行業性利差收窄,四大行均表示,將努力控制負債成本,優化結構應對可能出現的風險。

              銀行尋求 “第二發展曲線”

              建設銀行副行長章更生表示,中國的商業銀行如果按照傳統繼續走下去,前面的路只會越走越窄,這逼著銀行必須另辟蹊徑。

              建設銀行提出“第二發展曲線”,2018年全面實施了住房租賃、普惠金融和金融科技“三大戰略”,謀求業務的新發展。章更生表示,我們正在畫“第二曲線”,估計這個線會畫得很好。

              不止是建行,工商、農行、中行也紛紛謀求業務創新發展。

              谷澍表示,工行經營轉型在持續。零售業務市場競爭力在提升,貢獻占比也在不斷提升。在金融科技方面,工商銀行啟動了e-ICBC3.0戰略,構筑新一代IT架構,全面推動智慧銀行建設。

              農業銀行提出,將推進互聯網金融服務“三農”、零售業務與網點戰略轉型、中間業務提升“三大工程”,建構新的競爭優勢。中國銀行也在大力推進新技術在業務中的應用。

              人工智能、大數據、生物識別、科技賦能,這些前沿技術正在應用于銀行業,幫助其實現轉型發展。而通常人們所說的,批量化獲客、精準化畫像、自動化審批、智能化風控、綜合化服務,均受益于此。

              而銀行業未來的格局,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此。  

             

            責任編輯:賈振飛 2031864307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