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 第三屆結構信用與資產證券化全球投資者年會3月30日在北京舉行,中國銀行業協會研究部主任李健在會上表示,在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背景下,銀行業在自身高質量發展的同時,從過去簡單吃利差存貸業務,向以資產證券化業務為代表的交易銀行轉變,向輕資本占用的業務轉型。
李健提到,由于銀行在服務實體經濟中面臨一定的資本約束,信貸資產證券化在盤活存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從資本約束的分子、分母兩端來看,包括中行、農行在內多家銀行推出永續債、優先股等多樣化、多渠道資本補充工具,從分子角度改善資本約束;而分母的改善方面就是如何盤活存量,改善銀行的風險加權資產。
“在銀行業數字化轉型背景下,大的主題是商業銀行在重構與客戶之間的關系,原來商業銀行是簡單的金融服務中介,而現在要與客戶建立更全面、多維度生態關系。”李健提到,商業銀行不僅作為信貸資產證券化的發起人、投資者,還通過托管業務、財務顧問業務,通過給小微企業民營企業提供綜合化金融服務,提供融資方案。(黃紫豪)
責任編輯:賈振飛 2031864307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