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里,盡管面臨紛繁復雜的國內外經濟形勢,各大銀行憑借穩健提升的經營管理水平、加速創新轉型的決心和行動,依然收獲了亮眼的業績表現,多家銀行利潤增速創近年新高。
備受關注的六大行去年凈利潤總額突破萬億元大關。其中,傳統五大行——工行、農行、中行、建行、交行去年實現歸屬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2976.76億元、2027.83億元、1800.86億元、2546.55億元和736.30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4.06%、5.09%、4.45%、5.11%和4.85%。
作為國有大行“新成員”的郵儲銀行,2018年實現歸屬于股東的凈利潤為523.11億元,同比增長9.71%。
利息收入依然是各大行賺取利潤的核心。而盈利能力提升的背后,則是凈息差的走闊。2018年,工行、農行、中行、建行、交行和郵儲銀行的凈息差分別為2.30%、2.33%、1.90%、2.31%、1.51%和2.67%,同比提升8個、5個、6個、10個、0個和27個基點。
其中,中行2018年的凈息差實現了逐季上升。對此,中行副行長吳富林在業績發布會上回答上證報提問時表示,凈息差的改善,主要得益于貫徹落實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狠抓貨幣政策傳導,在服務實體經濟過程中,優化資產負債結構,實現了經營效率的提升。“尤其是中長期貸款的投放,全年新增人民幣貸款創近年來最高水平。”
然而,隨著利率市場化的推進,疊加內外部經濟壓力等因素,大行高管對于2019年凈利息收益率的走勢有憂慮,但也有對策。
工行行長谷澍表示,去年各家銀行凈息差比較穩定,都略有提高。但今年情況有一些變化,整個市場的利率出現較大的下降,因此對于商業銀行來說,保持凈息差水平是有挑戰的。
據他透露,工行今年保持凈息差水平穩定的側重點,是在負債端做更多工作,堅持把存款性的負債作為主要的資金來源;鑒于實體經濟現狀,在資產端不會追求特別高的定價,而是提升貸款周轉效率,提高風險的定價能力,使資產端的收益保持在比較合理水平。
責任編輯:陶然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