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小川:金融業對外開放仍有空間
⊙記者 金嘉捷 時娜 ○編輯 黃蕾
今年的博鰲亞洲論壇,是周小川出任博鰲亞洲論壇副理事長后,全程參與操辦的首場論壇。選好大主題,設置小議題,邀請重量級嘉賓,穿梭于多場分論壇活動聆聽與發聲,周小川今年的博鰲行充實而豐富。
他的每一次亮相,都能吸引媒體的聚光燈。眾人期待的,亦是卸下中國人民銀行行長一職后的他,對金融“老本行”的最新觀點。金融業對外開放、人民幣匯率、WTO改革……成為現場他被問到最多的熱門詞。
在周小川看來,中國對外開放的空間依然很大。
3月29日,他在媒體會上表示,金融本質上是一個競爭性的服務業,通過引入競爭和參與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對于改進服務、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都是有好處的。
至于“進一步對外開放后,會否危及國內金融機構生存”這一問題,周小川表示,從不擔憂。他坦言,中國的金融機構在很多方面其實都已經站穩了腳跟,有很多中資機構在海外發展的速度很快。
最近一段時間,中國金融業在市場準入方面進一步擴大了開放。他建議,還要允許外資金融機構做的業務范圍再擴大一些,比如一些單項的業務許可,也要考慮該放開的就放開,這方面仍有空間。
周小川樂見更多細分市場能進一步放開。比如,公司債市場放開以后,外資機構就可以參與公司債承銷等業務。在他看來,這有利于市場充分競爭,同時不會對國內市場、不會對金融機構造成實質性的損害。
當被問及人民幣匯率機制時,周小川回應稱:“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走向有管理的浮動匯率,是很早就有的目標,以供求關系為基礎、參照一籃子貨幣浮動、保持人民幣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等方向是清楚的。”
他相信,人民幣的匯率機制將更加市場化,更加符合國際上認可的方式,從而更有效地反映市場的供求關系。
“中國作為全球經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世界第一大貿易國和重要的投資國家,以及未來在‘一帶一路’中更好地發揮中國在全球經濟、區域經濟中的作用,這些都要求匯率機制在這個方向上不斷前行。”周小川說。
不僅是匯率機制,價格機制的市場化改革也取得了很大進步。“中國在加入WTO之后,不斷做好國內改革,包括價格改革、降低關稅等,這讓國內價格體系與國際體系更接軌,極大地降低了政府的補貼。”周小川在27日的分論壇上表示。
責任編輯:孫劍嵩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