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中國旅游演藝快速發展 仍有低俗媚俗現象出現

            2019-03-29 14:37:25     來源:人民日報

              旅游演藝 發展正當時

              日前,文化和旅游部印發了《關于促進旅游演藝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標志著我國首個促進旅游演藝發展的文件正式出臺。在3月28日文化和旅游部舉行的2019年第一季度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相關負責人對我國旅游演藝發展的現狀和未來走勢做了介紹。

              挖掘潛力

              旅游演藝是近年來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的典型業態之一,據有關研究統計,過去5年是我國旅游演藝的快速發展期。從2013年到2017年,演藝場次增長了61%,觀眾人次增長了145%。

              “但也要看到,與我國豐富的文化資源相比,旅游演藝的種類還不夠多;與文化和旅游產業相比,旅游演藝的潛力還需進一步挖掘;與日益提升的文化和旅游消費需求相比,旅游演藝水平還需要不斷提高。”文化和旅游部政策法規司副巡視員周久財表示,《意見》明確提出,到2025年,旅游演藝市場的發展布局將更為優化,涌現一批有示范價值的旅游演藝品牌,形成一批運營規范、信譽度高、競爭力強的經營主體。旅游演藝產業鏈將更加完善,管理服務體系基本健全,在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中的作用充分彰顯,也將持續發揮對相關產業行業的綜合帶動作用。

              推進升級

              “我們將推進旅游演藝的轉型升級作為首要任務。”周久財表示,《意見》強調要提升創作生產水平、推進業態模式創新、壯大演藝經營主體,并明確了一系列的政策方向,“比如,要樹立精品意識,推出更多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旅游演藝作品;鼓勵發展中小型、主題性、特色類、定制類旅游演藝項目;支持條件成熟的旅游演藝項目向藝術教育、文創設計、休閑娛樂等綜合配套業態轉型;支持各類文藝院團、演出制作與中介機構、演出場所等以多種形式參與旅游演藝項目。”

              近年來,我國涌現出了一大批旅游演藝項目,受到了市場的青睞。然而,這些項目也存在一些經營管理方面的難題,甚至有一些還因經營不善而停止演出。“目前,我國旅游演藝的種類還不夠多,發展潛力還需挖掘,品質水平還要不斷提高。”針對這些問題,周久財談道,除了要落實好財稅、土地、科技、人才等相關政策外,還將有不少新的扶持政策。

              周久財介紹,比如,在財稅政策方面,提出支持在旅游演藝領域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符合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條件的旅游演藝企業經認定后可依法享受稅收優惠,符合條件的創意和設計費用依法適用稅前加計扣除政策;鼓勵通過開展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和工礦廢棄地復墾利用,為旅游演藝項目提供用地保障等。

              規范管理

              雖然我國旅游演藝已經取得了較大發展,但是其引領風尚、激勵人心的作用發揮得還不夠充分,部分旅游演藝節目還存在品質不高、缺乏特色等問題,甚至在一些演出中出現了低俗、庸俗、媚俗現象。

              “由于旅游演藝的跨界性特點,相關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邊界模糊、責任不清、監管不夠的問題。為此,各級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門要按照屬地原則,履行好旅游演藝的監管責任。”周久財說,一是加強對轄區內旅游演藝活動的監管和節目內容審核,督促指導相關經營單位建立和完善節目內容自審制度;二是嚴格演出市場準入,要求旅游演藝經營主體按照《營業性演出管理條例》及其實施細則的規定,取得營業性演出許可證或演出場所經營單位備案證明;三是嚴格實施文化和旅游領域黑名單制度和嚴重失信主體退出機制、聯合懲戒機制。

              周久財強調,要及時關注票務供需緊張的旅游演出,依法查處捂票囤票倒票、虛假宣傳等問題;在文物博物館單位內或周邊舉辦旅游演藝活動的,應提前落實防火、防盜、防破壞和應急處置等措施。

              在本次新聞發布會上,文化和旅游部相關負責人還對《國有文藝院團社會效益評價考核試行辦法》進行了介紹。據了解,該《辦法》詳細規定了國有文藝院團社會效益評價考核的全過程,2020年,將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相關工作。(記者 鄭海鷗 王 珂)

            編輯: 曉凡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