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南融”步伐 湖南永州爭當承接產業轉移“領頭雁”

中新網永州3月28日電(劉曼)考慮沿海地區租金、人力成本上漲等原因,幾個月前,廣州巨米智能設備有限公司決定“北上”,落戶湖南永州。

“從項目落地到投產,40天全部搞定。當地還派專人跟進、上門為企業解決實際困難,‘保姆式’服務讓我們沒有了后顧之憂。”談及選擇永州的原因,新成立的永州巨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周魯庚27日對湖南“開放崛起新征程”專題采訪團一行表示,該市在承接產業轉移、助推轉型升級方面制定的政策實,對企業的扶持力度大,如免費提供三年廠房、企業稅收達到一定額度給予減稅免稅等。這讓他感受到當地主動承接產業轉移的滿滿誠意。
湖南貴德光電產業園從簽約到投產耗時不到半年;遠大住工進駐冷水灘高科園,從生產線建設到投產、簽下第一單,僅用了50余天;永州經開區中信重工項目從正式簽約到第一批特種機器人下線,不到兩個月時間……不斷刷新的項目建設速度,也成為永州積極承接產業轉移的生動寫照。
永州地處湘粵桂三省結合部,農業等傳統產業占比較重。近年來,該市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加快與粵港澳大灣區、珠三角經濟帶等地區對接,加強與發達地區進行經濟技術合作,有針對性地承接產業轉移,借助沿海地區人才、技術、管理等優勢,促進社會經濟轉型升級。
早在2011年,永州市就已啟動湘南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建設,截至2018年底共承接產業轉移項目1978個,總投資4766.68億元;累計利用外資64.93億美元、年均遞增13.7%;累計到位內資1593.12億元、年均遞增15.4%。
隨著農產品精深加工、礦產品精深加工、輕紡制鞋、先進裝備制造、電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等七大主導產業不斷壯大,永州市“大項目—產業鏈—產業集群”的發展格局基本形成。
為持續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增加創新創業企業落戶比例,3月27日,中國科技開發院在湖南地區建立的首個科技孵化器項目——永州創新孵化基地在永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正式開園,4個項目現場簽約。
“承接產業轉移并不是一味的接受,而是要參與粵港澳大灣區等發達地區的產業分工。”永州市副市長李旦梅表示,永州創新孵化基地將以中開院全國科技孵化網絡資源為基礎,結合永州市當地特色資源和產業定位方向,進行技術轉移和成果轉化,孵化高新技術企業;實現區域創新資源的集聚、擴散輻射;不斷延伸永州重點產業鏈條,從而培育壯大產業集聚。
責任編輯:李昂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