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張 歆
“如果合規經營,五年之內零售業務是沒有天花板的”,中信銀行董事長李慶萍昨日在中信銀行業績發布會上表示,“不過還是需要加強投資者教育。”據了解,中信銀行曾與部分社區合作不附加任何銷售內容的投資者教育工作,投資者對于風險的認知得到明顯加強。
近日,中信銀行公布2018年年報,該行實現凈利潤445.13億元,增長4.57%,為近五年來最大增幅;資產規模保持合理增長,總資產突破6萬億元,比上年末增加3890億元,增幅達6.9%,其中,貸款總額3.61萬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2.9%,客戶存款總額3.62萬億元,比上年增長6.1%。《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該行個人存款增速達到33.51%,創歷史新高。
報告期內,中信銀行實現營業凈收入1648.5億元,增長5.2%;其中,利息凈收入占比63.6%,非利息凈收入占比36.4%。該行經過進一步嚴格不良確認標準,年末不良貸款率1.77%,總體保持了持續穩健的發展態勢。中信銀行管理層昨日表示,該行去年逾期90天以上貸款全部入表。年報顯示,該行逾期90天以上貸款占不良貸款的比率92.41%,比上年末下降16.97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和撥貸比分別為158%和2.8%,均滿足監管要求。
截至報告期末,中信銀行合并口徑資本充足率為12.47%,一級資本充足率9.43%,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8.62%,全部滿足監管要求。在全年未從外部引進一級資本的情況下,中信銀行2018年核心一級資本、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比上年末提高0.13、0.09個百分點。
此外,2018年中信銀行努力推動對公、零售和金融市場業務形成“三駕馬車”的良好結構:對公存款日均余額2.90萬億元,比上年增加847.63億元,繼續保持股份制銀行領先地位;零售銀行業務實現營業凈收入571.32億元,比上年增長5.12%,占營業凈收入的34.66%。零售銀行非利息凈收入372.42億元,比上年增長8.98%,占非利息凈收入的61.99%,提升2.11個百分點;金融市場板塊實現營業收入180.56億元,比上年增長62.96%。
報告期內,中信銀行公司銀行、零售銀行、金融市場三大板塊稅前利潤占比分別為44.6%、29.0%和25.3%,盈利結構更加合理,可持續發展能力進一步提升。
此外,中信銀行金融科技方面投入增加、也成績斐然。該行將金融科技作為全行創新發展的重要突破口,積極推動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在客戶經營、產品創新、風險控制等領域的應用,加快渠道一體化體系建設,全面提升業務服務能力和客戶體驗。2018年,該行各類信息科技投入約35.8億元,加速布局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大數據等領域,取得了顯著成效。
李慶萍在“董事長致辭”中強調,“零售銀行將找準金融科技方向,加強支付結算功能,帶動存款的沉淀與增長”。
此外,截至2018年年末,該行銀保監會“兩增兩控”考核口徑普惠金融貸款余額1364億元,比上年末增加445億元,增幅48.45%,有效幫助小微企業突破融資困難,被小微企業主評價為“在2018年寒冬中感受到了別樣的溫暖”。
責任編輯:賈振飛 2031864307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