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議會25日表決通過一項修正案,允許議員在27日就一系列脫歐議題舉行無約束力的“指示性投票”。有分析認為,這實質上剝奪了首相特蕾莎·梅政府對脫歐進程的主控權,此舉挑戰英國的政治傳統。

議會奪權挑戰英政治傳統
報道稱,從20世紀初開始,英國政府就有權先行決定下議院投票的內容。但英國保守黨議員奧利弗·萊文(Oliver Letwin)卻提出這項“議會奪權”修正案,使議員們得以在特定日期先于政府提出議案。
根據該修正案,各議員可為所有脫歐選項進行多輪投票,每一輪議員都可以改變立場,最后投出能獲多數支持的方案。
報道指出,該修正案的通過表明特雷莎·梅政府已經失去脫歐控制權,而特蕾莎·梅之前的幾任首相都未曾遭遇過這樣的待遇。英國脫歐事務部形容該情況“史無前例”。
英國工黨黨魁科爾賓則批評特雷莎·梅政府處理脫歐的方式已成為“國恥”。工黨影子脫歐事務大臣基爾·斯塔默表示,特雷莎·梅再次受到羞辱,完全失去對保守黨、內閣及脫歐過程的控制權。

分析稱,英國議員們下一步可能會要求特蕾莎·梅采取激進的B計劃,其中可能包括第二次公投、將英國留在歐盟的關稅同盟,甚至取消脫歐。
分析認為,雖然議員們可能很難將27日的指示性投票變成實質法案,但若他們真能夠達成某種共識,這將對特雷莎·梅構成壓力。
不過,英國政府隨即對指示性投票提出批評。英國脫歐事務部發表聲明稱,指示性投票“顛覆了我們民主機制的平衡,樹立了一個危險的史無前例的先例”。
特蕾莎·梅則表示對下議院的投票決定感到失望,認為這不單打破民主體制的平衡,更會對英國的未來帶來危險及不可預測的影響。由于修正案的意向投票不具法律約束力,她不能保證會遵從議員的決定,她還表示議員接管下議院議程,將會成為不受歡迎的先例。

“指示性投票”存在多種選項
據報道,27日的“指示性投票”面臨多種選項,不僅包括兩度遭否決的特蕾莎·梅的脫歐草案、無協議脫歐、二次脫歐公投等,還有其他一些方案。
第一,刪除“后備方案”。雖然英國與歐盟一直未能就北愛爾蘭“后備方案”達成共識,但歐盟已表明,“后備方案”是脫歐協議中必要條款。所以有分析稱,即使英國議員投票要求刪除,可能也無法改變現狀。
第二,加拿大模式。據報道,該選項建議英國退出歐盟關稅同盟后,仿效加拿大跟歐盟簽署自由貿易協議。不過,有分析指出,雖然這方案獲英國疑歐派支持,但仍無法解決北愛爾蘭硬邊界問題。

第三,工黨方案。根據工黨方案,英國將留在關稅同盟,雖然會退出歐洲單一市場,但仍與單一市場保持緊密關系。不過,英國下議院曾否決該方案。
第四,“挪威+”模式。這個“軟脫歐”選項可讓英國如挪威那樣留在歐洲自貿聯盟,等同留在歐洲單一市場,但與挪威不同,英國可留在歐盟關稅同盟,故被稱為“挪威+”。不過分析認為,由于該選項需容許人員自由流動,所以可能不會獲得大部分保守黨成員的支持。
報道進一步指出,指示性投票計劃實際上并不能保證英國退歐僵局會突然明朗化,因為其他任何脫歐方案也有可能無法獲得多數票支持。
|
責任編輯:孟然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