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的發展給世界帶來了什么?進入新時代的中國,在哪些方面體現“新”?在26日下午舉行的博鰲亞洲論壇2019年年會分論壇上,專家學者、企業代表等圍繞這些問題各抒己見。
在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李稻葵看來,經過70年的發展,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經濟最大的“發動機”和“減震器”,既為全球經濟增長做貢獻,又幫助發達國家較快走出經濟危機。同時,他認為,中國在過去70年發展中積累下的經驗與教訓,給很多國家帶來發展上的啟發。
對此,菲律賓眾議長、前總統阿羅約感同身受。她說,中國的發展歷程,使世界其他國家認識到,每個國家都能根據自身實際情況,找到屬于一條自己的發展道路。
“在經過奇跡般的發展之后,中國將要面臨一些挑戰。”法國前總統奧朗德相信,接下來,中國會以新姿態應對氣候變化、人口老齡化等問題。
“像跑馬拉松一樣,我們剛跑一半,還有一半路程沒有跑。在我們跑后半段路的時候,發現外部環境有所變化,有點逆風了,還有一個坡要上,這說明我們需要補充能量繼續跑。”李稻葵認為,下一步,中國要通過激勵機制,激發企業、科創人員、基層政府工作人員的發展動力,進而為我國經濟增長提供內生動力;同時要提高“快遞小哥”“保潔阿姨”等低收入群體的收入,并為其進城提供社會保障。
在中國前外經貿部副部長龍永圖看來,深化對外開放也是我國前進路上“補充能量”的途徑之一。他說,中國對外開放不僅要引進資金、人力與項目,更要引進繼續前進的動力。“以開發促改革,中國只有不斷和外界交往,不斷相互促進,才能加快自身的改革,進而成為一個創新型的國家。”
龍永圖堅信,中國的開放,不僅有利于中國,也有利于世界。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