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股市有望盼來新一輪寬松政策?美聯儲政策轉向節奏成關鍵點,聽聽來自博鰲的聲音
原創: 徐昭 昝秀麗
近一段時間以來,美聯儲政策轉鴿等全球性熱點議題引發市場關注。尤其在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年初下調今明兩年的全球經濟增長預期之后,世界經濟增長的動能在減弱,不確定性在增加。
3月26日,圍繞世界經濟增長的不確定性因素,多位專家在博鰲亞洲論壇2019年年會上表示,美歐貨幣政策走勢是全球經濟重要影響因素之一,也是全球經濟最大的不確定性。
不確定性因素一:
美聯儲降息預期抬頭?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張宇燕在《世界經濟展望2019:確定性與不確定性》分論壇上表示,今年最關注的全球經濟增長不確定性,在于美聯儲的貨幣政策。
他認為,美聯儲今年可能不再升息,縮表的進程也即將停止。然而美聯儲貨幣政策還是行進在利率中性的道路上,未來美國的貨幣政策是否逆轉,這個轉向將對全球經濟、資產價格、大宗商品價格產生很大影響。

美東時間3月20日,美聯儲年內第二次會議釋放了比前次更強烈的鴿派信號,不但明確計劃今年9月末停止縮表,而且多數聯儲官員預計今年全年不加息,明年加息一次,而三個月前的主流預期還是今年加息兩次。
美聯儲“放鴿”后,聯邦基金利率2020年1月交割的基金合約顯示,交易員預計,美聯儲在2020年首次政策會議上降息的可能性高達47.6%。
3月22日,10年期美債收益率自2007年7月以來再次出現倒掛,被市場解讀為預期降息的又一跡象。美債收益率倒掛往往領先于經濟衰退和股市調整,是較為可靠的經濟衰退預警指標。3月25日,美聯儲前主席耶倫表示,美國國債收益率曲線倒掛可能是美聯儲降息的信號。
高盛預計,2019年第四季度美聯儲降息的概率只有10%,但2020年第四季度的降息概率會上升至20%。
不確定性因素二:
全球貨幣政策將發生大調整?
張宇燕表示,美聯儲停止加息,預示著全球貨幣政策可能會發生較大調整,從趨緊向中性甚至向擴張的方向發展。這對于新興11國(E11)影響也會比較大,特別是對債務,因為債務對利率是非常敏感的,對大宗商品價格也都會有影響。
年初以來,伴隨美聯儲帶頭“轉鴿”,全球多家央行向市場釋放寬松信號。印度央行2月7日的意外降息,打響了今年新興市場降息第一槍。隨后,澳洲聯儲也改變了口風,稱加息和降息的可能性更加趨于均衡。此外,歐洲、英國和日本央行近期均下調了經濟增長預期,這或許預示著未來將有更多國家跟進,在全球范圍掀起一輪降息潮。
不過張宇燕表示,現在定性美聯儲貨幣政策轉向為時尚早,只能說美聯儲回歸利率中性的勢頭暫時放緩。不過,張宇燕表示,美聯儲升息勢頭放緩以及停止縮表確實釋放出一個信號,美聯儲貨幣政策可能出現轉向。
不確定性因素三:
新興11國爆發債務危機可能性增大?
備受關注的是,美聯儲定調寬松往往利好新興市場。
3月26日,博鰲亞洲論壇2019年年會新聞發布會暨旗艦報告發布會發布了博鰲亞洲論壇四大學術報告。

其中,《新興經濟體發展2019年度報告》認為,2019年,新興11國(E11)總體經濟增速大幅波動的可能性較小,但仍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但考慮到各國將加強運用政策手段應對經濟下行風險,2019年E11經濟增速與2018年基本持平的可能性較大。
美歐貨幣政策走勢將對新興經濟體的資本流動產生影響,引起匯率和國際收支的變動,并且貨幣政策調整的節奏、力度和時間節點均值得關注。
報告指出,債務風險方面,由于非金融企業部門債務居高不下,家庭部門債務逐步攀升,部分E11國家爆發債務危機的可能性增大。為了應對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發達經濟體普遍采取了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并由此導致全球流動性泛濫。在此背景下,新興經濟體的債務水平特別是非金融部門的債務水平大幅提升。隨著金融危機的負面影響逐步消退,發達經濟體的貨幣政策趨于正常化,全球利率水平上行,導致新興經濟體的債務負擔加重,加之新興經濟體經濟增速放緩,致使相關國家償債能力下降,債務違約風險上升。
此外,美聯儲鴿派超預期,或促使資金流入新興市場。資金流向監測和研究機構EPFR數據顯示,從去年10月初到今年2月中旬,EPFR跟蹤的全球新興市場股票型基金吸引接近500億美元資金流入,同期全球發達市場股票型基金出現超過1500億美元的資金贖回。在3月14日至3月20日的一周中,EPFR監測的金磚四國(中國、巴西、俄羅斯、印度)股票型基金在過去10周中第六次出現資金凈流入。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責任編輯:史考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