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從實體到金融 中國邁向全方位開放新階段

            2019-03-26 07:41:07     來源:上海證券報

              從實體到金融 中國邁向全方位開放新階段

              從實體到金融,中國正邁向全方位開放。中國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這是中國向全世界發出的信號。

              春風輕拂,柳絲飄舞。在風景如畫的北京釣魚臺國賓館,來自世界各地的企業家們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聽到中國政府多個部門有關推進開放的表態,感受到絲絲暖意。

              開放已成當代中國鮮明標識

              “中國制造業因開放而興,未來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也必須堅持走開放、合作、共贏的道路。”工信部部長苗圩25日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傳遞出中國擴大開放的又一個重磅信息——中國將全面放開一般制造業。

              “我們將在落實好已有的開放政策的基礎上全面地放開一般制造業,全面推動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的制度,為各類企業平等地參與市場競爭創造良好的環境,吸引更多的企業來華投資和開展業務。”苗圩說。

              他指出,開放合作是推動經濟的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手段之一,通過打造高水平的開放型經濟來促進制造業的高質量發展。盡管當前國際上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有所抬頭,但是全球化是一個大的趨勢,不可逆轉的潮流。

              以汽車產業為例,2018年中國制定了汽車產業擴大開放的時間表,進一步降低了進口整車的關稅,擴大開放的力度前所未有。今年1月份美國特斯拉公司在中國投資的上海工廠正式動工,是首批直接受益者。

              如果說制造業是中國實體經濟擴大開放的代表,那么,央行行長易綱的發言,則代表了中國金融業擴大放開的最強音。他表示,擴大金融業開放是金融領域的一項重點工作,并給出了五點考慮。

              而就在前一天,中國銀保監會副主席王兆星表示,銀保監會將堅定不移地擴大銀行保險業對外開放,并透露正研究取消和放寬外資準入“數量性限制”等一攬子新一輪開放措施。

              從實體到金融,中國堅持打開國門搞建設,開放已經成為當代中國的鮮明標識。

              在商務部副部長錢克明看來,中國制度性開放內涵是“四個更加”:更加深入的開放、更加全面的開放、更加系統的開放、更加公平的開放。

              外資分享中國開放盛宴

              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會主席、梅賽德斯—奔馳汽車集團全球總裁蔡澈,以其經歷的戴姆勒在北京的合資過程,說明了中國改革開放超乎預期。

              “10年前,戴姆勒跟北汽集團的合資企業——北京奔馳預計規劃產能只有3萬臺。現在,北京奔馳已經迅速發展成戴姆勒全球最大的生產基地,年產量是最初規劃產量的16倍。這也是為什么我們要把戴姆勒德國以外最大的研發中心設在北京的原因。”蔡澈說,他反對全球化時代即將終結的觀點,因為全球合作才有未來,并高度贊賞中國的做法。

              “保誠集團進入中國市場已近20個年頭。通過與中國的中信集團合作,保誠目前在華擁有約200萬保險客戶。”英國保誠集團首席執行官麥克威爾斯笑著告訴記者。

              而據央行行長易綱在發言中透露,外資金融機構進入中國市場取得明顯進展。瑞士銀行對瑞銀證券的持股比例提升至51%,實現絕對控股;安聯(中國)保險獲準籌建,成為我國首家外資保險控股公司;美國標普公司獲準進入我國信用評級市場;美國運通公司在我國境內發起設立合資公司,籌備銀行卡清算機構的申請已經審查通過。另外,彭博公司已經確認將于2019年4月起將中國債券納入彭博巴克萊債券指數。

              全球半導體存儲器三巨頭之一的美光科技總裁、首席執行官桑杰·梅赫羅特拉表示,對于美光來說中國市場非常重要,美光希望成為中國的合作伙伴,促進中國的創新。

              日本著名化妝品品牌資生堂集團總裁、首席執行官魚谷雅彥表示,希望能夠把中國作為重點戰略市場,并希望通過和阿里巴巴的合作,使公司的電子商務達到其總銷售量的40%左右。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展望未來,寶馬集團不僅將在中國生產電動汽車,還將首次把中國生產的電動車出口到其他市場。”寶馬集團董事長科魯格說。

              他表示,中國在自動駕駛新技術等方面一直走在世界的前沿,“寶馬集團很自豪能與中國合作伙伴一起推行L4級自動駕駛的測試工作,并已與中國主管部門進行了相關討論。”

              蘋果、寶馬、友邦、美國橋水投資公司、馬士基集團、瑞士ABB集團、荷蘭皇家飛利浦公司、龐巴迪、必和必拓……這個名單還很長。

              這個春天,這么多的跨國公司“大咖”聚首北京,發出同樣的聲音,不是一種巧合。

            責任編輯:李昂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