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囊人物熱議海南自貿港建設 服務業有望打頭陣
海南自由貿易港法正式提上國家立法日程,這為海南如何建設自由貿易港打開了想象空間。近日,周小川、遲福林等知名智囊人物聚首海南,圍繞“加快探索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進程”主題,各抒己見。多位與會專家都認為,在加快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進程中,實行服務業項下的自由貿易是關鍵所在。
如何建設海南自貿港?未雨綢繆的戰略研究、論證和布局至關重要。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研究院院長遲福林在3月24日舉辦的上述專題研討會上表示,“服務貿易成為經濟全球化的焦點和重點,也成為全球自由貿易港轉型的基本方向。海南有條件在服務貿易創新發展方面形成獨特優勢。”據他介紹,2018年海南服務貿易占比18.1%,高于全國平均水平3.4個百分點。他認為,在服務貿易與服務業市場開放直接融合的背景下,海南自由貿易港要形成服務貿易為主導的獨特優勢和突出特色,重點、難點、焦點大都集中在服務業市場開放的廣度和深度。
博鰲亞洲論壇副理事長周小川在上述研討會上表示,面對我國服務貿易逆差現象,海南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與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可以發展服務貿易為突破口,“通過跨島遞交(面向國內市場)和跨境遞交(面向境外市場)提供服務。與此同時,海南可以重點推動旅游、教育、醫療和金融業的市場準入。”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原部長趙晉平也認為,自由貿易港過渡期內推進服務貿易自由化,需要設立重點行業的服務貿易自由化先行區,重點領域服務貿易自由化先行區有利于突破政策局限。
原國家外經貿部副部長龍永圖認為,海南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一定要在財政、金融、稅收方面有重要突破。另外,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與粵港澳大灣區充分融合,由此加快資本、技術、人才的流動。
在醫療旅游方面,海南博鰲樂城國際旅游醫療先行區已具有在醫療、旅游等服務業投資準入開放和適度降低器械進口關稅、引入當地存在方式醫藥臨床服務、醫療保險跨境服務等貿易自由化的雙重實驗功能,為探索建立醫療服務貿易自由化政策體系積累了經驗。2017年,海南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為3.18%,低于全國平均水平。提高海南旅游文化的競爭力,關鍵還在于加快推進旅游及其文化體育娛樂產業市場的全面開放。
推動教育市場開放也是發展服務貿易自由化先行區的關鍵所在。教育發展滯后嚴重制約海南經濟社會發展。允許和支持社會資本與外資投資教育領域;允許境內外具備條件的研發機構、教育組織、高水平企業在海南獨資舉辦醫療健康、旅游、文化創意等職業院校等舉措,會為自貿港建設培養更多中高端實用性、技能型、服務型人才。
值得注意的是,海南省政府日前下發了《關于支持產業項目發展規劃和用地保障的意見(試行)》。《意見》明確提出,實行差別化產業項目用地供地模式,提高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為海南自貿區(港)建設提供有力的規劃和用地保障。產業項目不包括商品住宅項目,商品住宅項目的規劃和用地管理按照海南省有關規定執行。
據悉,“加快探索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進程”專題研討會,由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研究院、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國務院參事室自貿試驗區建設研究中心、中國南海研究院、海南省委政策研究室、海南省人民政府研究室聯合主辦。
責任編輯:李昂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