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新動能只是新興產業?來聽聽工信部長怎么說

            2019-03-25 18:32:05     來源:中國證券報

              新動能只是新興產業?你理解錯了,來聽聽工信部長怎么說!粵港澳三地攜手,促進大灣區主要城市間一小時通達……

              趙白執南 

              繼“一行兩會”領導、財政部部長、發改委副主任、商務部部長亮相之后,3月25日,2019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又迎來了工信部部長苗圩和粵港澳相關負責人

              如何促進制造業發展?粵港澳大灣區三地如何同行共進、打破藩籬?這些疑問都可以為您解答。

              工信部部長苗圩:

              制造業中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有巨大市場空間

            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 李林攝 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 李林攝

              工信部部長苗圩指出,要增強制造業技術創新能力。要進一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提高科技創新對產業發展的支撐能力;健全以企業為主體的產學研一體化創新機制,支持構建開放、協同、高效的共性技術研發平臺,跨越從實驗室產品到產業化之間的“死亡之谷”;要加快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充分發揮中小企業的創新生力軍作用,在全社會為創業、創新、創造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支持中小企業向專精特新的方向發展,促進大中小企業共同發展。

              加快制造業的結構優化升級。堅持“兩手抓”,一手抓傳統產業改造升級,一手抓新興產業培育,加快制造業向高端、智能、綠色、服務方向轉型升級,推動新舊動能接續轉換

              對于落后產業,苗圩表示,工信部將依法依規淘汰落后產能,加快處置“僵尸企業”。

              對于傳統產業,他提醒道,要避免落入一個誤區:不能把新動能簡單理解為培育發展新興產業。實際上,運用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也是新動能。在中國的制造業當中,傳統產業占比超過80%,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具有巨大潛力和市場空間。工信部將加大制造業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

              對于新興產業,工信部將大力培育發展新能源汽車、新材料、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培育發展一批先進制造業集群,提升產業鏈水平。

              此外,還會促進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一些企業在這方面已經做了很有益的工作,比如三一重工、海爾等在發展工業互聯網平臺。

              此外,他表示,還將鼓勵企業在這方面開展更多探索,結合企業自身業務特點,發展網絡化協同研發制造、大規模個性化定制、云制造等新業態、新模式;延伸在線設計、數據分析、智能物流、遠程運維等增值服務;堅持“鼓勵創新、包容審慎”的監管原則,為互聯網行業發展營造公平、健康的發展環境。

              營造有利于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良好環境。下一步,工信部將落實好減稅降負的各項政策部署,持續降低各種制度性交易成本,完善知識產權保護,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建立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和法治化營商環境,讓中國繼續成為各國企業投資興業的熱土。

              廣東省省長馬興瑞:

              努力促進大灣區主要城市間一小時通達

            廣東省省長馬興瑞 李林攝 廣東省省長馬興瑞 李林攝

              廣東省省長馬興瑞指出,廣東與港澳將加快完善以廣深港、港珠澳、跨珠江通道為組合的內部快速交通網,努力促進主要城市間一小時通達

              認真落實外商投資法,加強與港澳在法律服務、金融、醫療、建筑等領域的規則對接,進一步完善產權保護、政務服務、法治保障等方面的制度安排,加快打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一流營商環境。

              將扎實推進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共同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把廣東較為完善的科研體系、產業體系優勢與港澳高端科研力量強強聯合,布局建設一批粵港澳聯合實驗室和重大科技基礎設施。

              加快打造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推動珠三角先進制造業與港澳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打造一批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產業向全球價值鏈高端的攀升。

              深入推進開放合作,共同打造“一帶一路”的重要支點,進一步放寬外資市場準入,優化配套服務,充分發揮廣東自貿試驗區、中新廣州知識城等重大平臺作用,吸引國內外知名企業設立區域性、功能性、專業性總部,加大力度引進一批投資額超百億美元的優質外資項目。聯合港澳赴海外開展大灣區品牌推介和招商活動。今年4月9日,三地將在日本東京舉行粵港澳大灣區推介會。

              積極增進三地民生福祉,共同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優質生活圈。圍繞便利港澳居民在廣東學習、就業、創業、生活,加快完善配套政策,扎實抓好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建設。深入推進合作辦學、合作辦醫,強化區域污染聯防聯治和生態環境建設,努力為港澳同胞到內地發展提供更多的機會,讓三地的居民共享高水平的民生服務。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

              利用金融等優勢滿足本地、內地、海外公司需求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  李林攝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  李林攝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大灣區對香港是前所未有的機遇,讓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香港經濟增長注入新動力。

              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香港的支柱產業面對嚴峻競爭,例如貨柜碼頭在貨物吞吐量方面已由21世紀初的全球第一下降至2018年的第7位,但新產業還沒有出現。香港經濟進一步增長也面對著土地和勞動力短缺的挑戰。大灣區約有七千萬人口,面積達56000平方公里,經濟規模已超過韓國,達1.6萬億美元,為香港提供了重大的新機遇。

              大灣區城市群對優質服務有龐大需求,涵蓋高等教育、法律、會計、醫療,以至包括集資、風險管理和資產管理等先進金融服務,香港作為世界排名第三的國際金融中心和以服務為主的經濟體,有能力滿足這些需求。

              她還表示,香港將利用金融方面優勢滿足本地、內地和海外公司的需求。香港的金融業在2017年底占經濟生產總值18.9%,擁有世界第五大證券市場;全球最大的100家銀行有70家在香港經營業務,而且香港還是世界上最大的人民幣離岸中心,保險和債券市場也在不斷壯大。

              香港有潛力為大灣區發展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作出貢獻,并從中受惠。海外著名機構非常希望與香港本地大學合作,在科學園里有關生物科技以及人工智能和機械人技術的科技創新平臺設立研究中心。近期,香港的大學與多所海外大學簽訂合作備忘錄。此前,瑞典卡羅琳醫學院和麻省理工學院創新中心亦已經在香港落戶。

              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崔世安:

              著重在規則銜接、制度創新等方面尋求突破

              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崔世安指出,粵港澳大灣區承擔了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希望成為全球最佳創新之地的使命,為澳門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會。

              未來要實現經濟適度多元。一是建設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二是作為大灣區發展建設的四個中心城市之一,發揮引擎作用;三是在“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科技創新走廊建設中做好支撐點。

              澳門將著重在規則銜接、制度創新等方面,與大灣區兄弟城市共同探討,以先行先試的創新合作,尋求實質性突破。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責任編輯:史考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